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0篇电子文献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篇文学
  • 1篇历史学

主题

  • 10篇《续金瓶梅》
  • 5篇《金瓶梅》
  • 4篇丁耀亢
  • 3篇《醒世姻缘传...
  • 2篇传奇剧本
  • 2篇《红楼梦》
  • 2篇西门庆
  • 1篇艺术
  • 1篇文化内涵
  • 1篇张竹坡
  • 1篇《新石头记》
  • 1篇道德理性
  • 1篇《林兰香》
  • 1篇续书
  • 1篇九仙山
  • 1篇查继佐
  • 1篇深层意蕴
  • 1篇原型系统
  • 1篇情节
  • 1篇戏法

机构

  • 1篇广州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北京语言文化...

作者

  • 2篇王瑾
  • 2篇孙玉明
  • 1篇沈治钧
  • 1篇翟影影
  • 1篇许振东
  • 1篇李忠昌
  • 1篇周巩平
  • 1篇罗德荣

语言

  • 10篇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续金瓶梅》"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续金瓶梅》成书年代考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 第5期 131-135页
作者:孙玉明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100009 
丁耀亢的《续金瓶梅》究竟成书于何年,石玲在其《<金瓶梅>的作期及其他》一文中认为“写成于顺治十七年(1660),丁耀亢滞留杭州之时。”张清吉在其《<醒世姻缘传>新考》一书中,则将《续金瓶梅》的创作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别一种审美意趣的追求──《续金瓶梅》审美价值探究
收藏 引用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 第6期 36-42页
作者:罗德荣 
《续金瓶梅》作者丁耀亢称该书为《太上感应篇》之“无字解”,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无”字所标示的,应当是既与作品之言象关联又超越于言象之外的意旨。小说的主旨,在言象直接表现的意旨之外,还有超乎其上的寄托,当是多元、多层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续金瓶梅》艺术探析
收藏 引用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 第4期 18-19页
作者:王瑾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小说《续金瓶梅》在结构安排、情节发展及人物形象塑造上,都颇具特色。虽然作为叙事文学而言,这些艺术手法存在种种缺陷,但这种创新精神,值得引起重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续金瓶梅》对《金瓶梅》的人物承继关系
收藏 引用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2期38卷 6-9,14页
作者:翟影影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续金瓶梅》在人物设置和形象塑造方面对《金瓶梅》多有承继和借鉴,《续金瓶梅》中的人物形象可分为原书人物、转生人物和新增人物。原书人物构成全书主要框架,转生人物是作者采用转生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新增人物包括历史真实存在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三段“链环”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学刊》1999年 第1期 171-185页
作者:沈治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 
金瓶梅》是世情小说的奠基作,《红楼梦》是世情小说的最高峰。两书同属于我国长篇小说名著,相隔近两个世纪。《红楼梦》代表了我国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所以,它的生成原因,历来倍受学者关心。一部巨著的产生,缘由往往是相当复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醒世姻缘传》作者“丁耀亢说”驳议
收藏 引用
《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 第2期 185-199,201页
作者:孙玉明中国艺术研究院 
在大陆,力主《醒世姻缘传》的作者乃丁耀亢者,主要有田璞先生与张清吉同志。对于田璞先生的文章,笔者已然撰文商榷,本文仅就张清吉同志专著《醒民姻缘传新考》(以下简称《新考》)作一番商榷辩驳,以就教于张清吉同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李师师艺术形象的演变及其成因
收藏 引用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1期39卷 127-131页
作者:王瑾暨南大学文学院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李师师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她在小说《李师师外传》中爱国而有忧患意识,在《水浒传》中聪慧而又充满市民气息,在《续金瓶梅》中表现出对金钱的贪婪。其艺术形象的不同,一方面反映出作品产生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内容的差别,另一方面体现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名著书多与寡的背后
收藏 引用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 第4期 83-88页
作者:李忠昌 
同样是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书多得出奇;而《三国演义》的书却少得可伶。前者的书达四十余部,后者的书仅屈指可数的二三部。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并没按原计划将《红楼梦》写完,读完《红楼梦》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欲的双向呈示——论《金瓶梅》两个世界的深层意蕴和文化内涵
收藏 引用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 第3期23卷 1-9页
作者:许振东 
一般认为,《金瓶梅》诞生于十六世纪末叶,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世情小说。这部作品不仅以缜密细腻、宏丽铺张的艺术手法,显示了我国文人独立创作小说能力的日臻成熟,而且以丰富奇异的思想意蕴,成为我们民族审视自身发展历程的文化瑰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两代的禁戏法令、民间告讦与戏曲文祸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1996年 第4期 51-53页
作者:周巩平 
明清两代是我国戏曲创作的兴盛时期,也是封建统治者竭力打击“异端”思想,大兴文字狱的时期。一些敢说真话的正直人士和不少无辜者卷入文字祸端,惨遭打击。有不少事件,在今天的人们看来简直荒唐透顶,但这确确实实是一种历史的存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