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缀白裘》每集开头都有一段“副末开场”。通过考察、分析,可知它是清代前、中期折子戏演出之前的一种专一讨好观众的商业性致词表演。这种致词表演源于南戏开场的应酬性致语、明传奇开场“不切本题”的“套语”,以后又逐渐被“跳加官”和“跳财神”等开场节目所取代,以至最终消歇。
摘要:关于昆曲表演"乾嘉传统"的形成,戏曲界强调较多的是艺人的功绩。本文以《琵琶记》为例通过比较《审音鉴古录》与《缀白裘》,认为文人也参与了对舞台演出的记录、保存、指导和规范,于昆曲艺术发展同样功不可没。重视文人在戏曲发展中的作用,对我们今天研究及保护、发展戏曲艺术,不无启发意义。
摘要:明清折子戏的代表《缀白裘》,具有紧凑的表演节奏、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本文从《缀白裘》喜剧角度,剖析其在进行戏剧表演过程中,如何更加巧妙和恰当地运用喜剧模式,使折子戏戏剧的审美和表演形态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剖析如何通过更加独具匠心的结构设置,使折子戏与原生戏剧即浑然天成,又相对独立建构自身的整体情节。《缀白裘》作为折子戏的代表,它换发的独特魅力,在对传统文化、戏曲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和深入挖掘方面,为戏曲的分支角色、戏剧表演的分支实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要:现今通行的戏曲选集《缀白裘》,收录散出水浒戏甚多,是了解清代水浒戏演出风貌的重要文献。以《缀白裘》为中心考察水浒戏的收录情况与文本特征,探察明清戏曲选本中水浒戏的“俗化”取向,有助于厘清水浒戏从文人化到民间化、文学性到舞台性的演变过程。总体说来,散出水浒戏在清代戏曲舞台的接受与流变态势,一方面暗含着清中后期花雅变势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在情色戏目的演绎下,“旦色”风尚兴盛,淫戏肆行一时,由此造成水浒戏蓬勃与抑制并行的生存处境。
摘要:戏剧艺术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戏剧案头与舞台之分野,而戏曲的独特形式———折子戏,为这一分野的融合提供了契机。折子戏作为联系文学与表演之间的一个桥梁,是最纯粹之戏曲形态,对折子戏的研究实际上是关于戏曲本体的研究,尤其是对折子戏选本集大成《缀白裘》研究,将会为戏曲研究开辟新的领域,注入新的生机。
摘要:(一) 人们提起昆剧,总会说是历史悠久,剧目丰富,表演精湛,唱腔优美,底子深厚。当然,这是说得对的。可是,昆剧,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兴起,直流传到今天,已有四百多年了。在这个漫长发展过程中,昆剧不断地吸收各种艺术营养,如北杂剧。
摘要:昆剧中北杂剧剧目初探徐扶明(一)昆剧兴起于明代隆庆、万历时期,衰落于清代末期,在这大约三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先后吸取各种艺术养料,兼收并蓄,提炼融合,丰富自己,壮大自己。有北杂剧,如《刀会》、《认子》等;有高腔,如《芦林》、《借靴》等;有弦索调,如...
摘要:《歧路灯》里的"梆锣卷"是"风搅雪"体制,该体制的形成是该期花雅声腔相互依存、同台融合的结果。清代河南地方戏曲声腔经历了"合腔"、"集腔"到"融腔"的过程,形成该期梆子腔"亦梆、亦昆、亦弋、亦柳"的基本样貌,从唱腔形态上看,"梆锣卷"中的"梆"应该是清代流行大江南北的早期梆子腔,而非今天的河南梆子豫剧。
摘要:褚龙祥是清代道咸年间布衣曲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学界对其生平、交游和戏曲创作历程知之甚少。现以新见褚龙祥撰《闲情琐事》为考察中心,结合已知文献,一方面,可推知褚氏生平及其与孙鸣珂、边浴礼、陈越星、闵晋三等人的交游情况,展现褚氏从沉湎科举到绝意仕途、寄情于戏曲创作的人生转变;另一方面,《闲情琐事》后附“焚稿”一出,为未见著录的清代红楼戏,具有重要文献价值,且与褚氏所作的《红楼梦填词》中的“焚稿”在曲牌联套、曲白上颇多差异,有助于“还原”褚氏《红楼梦填词》的创作和曲文改订之历程。褚氏《红楼梦填词》,不仅是研究道咸时期布衣曲家戏曲创作的重要范本,亦是考察清代戏曲史上红楼戏从全本创作转向折子戏创作的一个切口。
摘要:(一) 近年来,对于昆剧苏白问题,时有争论。有的主张:为了昆剧向全国推广,宜废苏白,改用普通话。有的则认为:废苏白,改用普通话,就就会使南昆失去特色。这引起了我的兴趣,试作一些探索,略抒浅见。 其实,反对昆剧苏白,并非始于今日,古人早就提出过,如沈宠绥《度曲须知》,李渔《笠翁曲话》,刘廷玑《在园杂志》。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