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金匮要略》"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金匮要略》说课设计探讨
收藏 引用
《光明中医》2024年 第6期39卷 1215-1218页
作者:蔡蓉 曹姗 杨帆 林连美 杨希茜 李云海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湖北武汉430061 
“治未病”是《金匮要略》中正文首条内容,其理念一直贯穿于各个病篇及经方之中,但因传统教学缺陷,导致学生对该观念缺乏共鸣、畏惧实践,而说课是提高教育水平的教学研究活动,是使青年教师适应现代教学方法的高效师资培训捷径。为了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设计
收藏 引用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年 第2期25卷 87-90页
作者:张萌 张亚萍 王文杰 蒋筱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南宁530200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资治通鉴》曰:“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匮要略》网络课程的构建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 第5期10卷 69-70页
作者:王忠山 吴洁 袁晓琳 周欣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南京210029 
从课程的教学设计、总体结构、教学活动组织与设计、内容提纲四方面,介绍了对《金匮要略》网络课程建设的初步探索,以网络学习平台带动《金匮要略》课程教学模式的现代化改革,对于全面提高《金匮要略》课程的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匮要略》肝虚传脾论
收藏 引用
《中医药通报》2005年 第3期4卷 15-17页
作者:陈国权 朱琥湖北中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61 铁道部第四设计院职工医院湖北武汉430062 
肝虚传脾,乍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理论上客观存在,实践上经得起检验.'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病实脾的这个著名论断虽被世代传承,并被不断发掘(或创新),但过去我们曾囿于尤在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匮要略》“病家”体质说
收藏 引用
《吉林中医药》2011年 第10期31卷 928-930页
作者:许可 吴承艳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金匮要略》条文中提出诸多"病家",如"疮家""衄家""失精家""中寒家"等等,多指各种宿疾日久,导致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受损而形成的不同疾病体质。"病家"体质说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BOPPPS教学模型在《金匮要略》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收藏 引用
《光明中医》2018年 第18期33卷 2771-2773页
作者:桑红灵 李云海 张志峰 林连美 蔡蓉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金匮教研室湖北武汉430061 
目的将BOPPPS教学模型运用于《金匮要略》教学实践。方法结合本课程特点,针对重点条文、理论专题、病案教学进行课程设计。结果 BOPPPS教学对经典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并且可与其他教学设计灵活结合运用。结论 BOPPPS教学模型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伤寒杂病论》细辛配伍与减毒研究
收藏 引用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年 第4期47卷 414-418页
作者:梁玮钰 吕翠霞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 
对《伤寒杂病论》中运用细辛的方剂进行方证分析、类方对比。细辛辛温走窜,通达内外,常用于病位深、病程久、病情复杂、病邪深痼难去的阴寒性疾病,与麻黄、桂枝、附子配伍可散寒邪,与生姜、干姜、半夏、五味子配伍可化寒饮。现代研究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猫腻”
收藏 引用
《剧本》1996年 第9期 71-74页
作者:牛垦陕西省宝鸡市艺术创作研究室 
“猫腻”牛垦地点:家中。摆有简单桌椅。人物:老头、老太。[老头冲冲提着装璜精美、系着红绸带的纸箱上。老头老伴,老伴……[传来“砰啪”的摔打声。老头老伴,你这是干啥呀?[老太提着擀面仗气恼地上。老太干啥?打耗子。老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通痹灵对于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α链影响的体内外实验(英文)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 第15期9卷 237-239页
作者:陈光星 刘清平 黄清春 叶柳忠 陈纪藩 曾耀英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广东省广州市510405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组织移植与免疫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632 
背景:通痹灵是由《金匮要略》中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而成,运用于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已十多年,拟从白细胞介素2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α链(CD25)的角度,从体内和体外两个方面,阐明其调控细胞免疫以及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目的:从体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经鼻给药脑部递药系统设计的药剂学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药房》2010年 第3期21卷 271-273页
作者:董宇 狄留庆 赵晓莉 毕肖林 李俊松 蔡宝昌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市210046 
我国古代早有通过鼻腔向脑内递药的记载。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用“薤捣汁,灌鼻中”,开窍回苏的方法进行急救;《世医得效方》用细辛末吹鼻,治疗暗风卒倒不省人事;《医林改错》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中医学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