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金石萃编》"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金石萃编》卷二十中所见中国艺术史方法论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06年 第4期27卷 41-48页
作者:郭伟其 
“方法论”的问题在今天似乎已因过时而并不讨好,然而在艺术史学史的视野之下显然还有进一步讨论的价值。事实上,中国艺术史学史在当前还难以充分建立起来,因为中国艺术史本身还是一个远不成熟的学科,这主要体现在中国艺术史至今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石萃编》的传播与接受
收藏 引用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2期17卷 8-14页
作者:赵成杰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清代金石学家王昶的《金石萃编》在成书后得到了广泛传播,相继有五种版本流传于世,各版本均以嘉庆十年(1805)版为底本。由《申报》登载的广告,可以看出《金石萃编》的不同版本及在上海等地的流传。再从当时学者日记、笔记、书札、文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集先代石窟艺术之大成 大佛湾:气势恢弘的历史长卷画
收藏 引用
《国家人文历史》2024年 第17期 44-51页
作者:李思达不详 
说到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史,历代论者多认同“唐盛宋衰”说,典型如清代著名金石学家王昶,他在巨著《金石萃编》中《北朝造像诸碑总论》公开提出:“造像始于北魏,迄于唐之中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從《魏稼孫日記殘稿》探討魏錫曾的鑒藏活動
收藏 引用
《书法研究》2024年 第2期 178-192,199页
作者:鄧君浩華梵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 
論文藉由上海圖書館館藏《魏稼孫日記殘稿》展開探討魏錫曾金石鑒藏活動。此日記殘稿爲魏錫曾在清同治六年(1867)與同治八年(1869)的日記殘稿,考察稿本内容,對照其與友人尺牘、日記,探討金石鑒藏家魏錫曾與友人趙之謙、沈樹鏞、周星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南金石文献研究评述
收藏 引用
《思想战线》1997年 第3期23卷 80-84页
作者:陈子丹云南大学档案系 
云南金石文献研究评述陈子丹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现存有2000多件金石铭刻,这批金石文献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文化遗产,〔1〕是研究云南历史以及云南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艺术、民族的第一手实物资料,在我国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造像碑的涅经变
收藏 引用
《敦煌研究》1997年 第1期 71-82,188页
作者:李静杰 
造像碑的涅经变李静杰涅般木经变是隋唐时期出现和流行的佛教艺术题材。它以涅般木经典为主要表现对象,将诸多情节的佛涅般木传说,用单幅或多幅连续构图形式描绘出来,旨在宣扬常、乐、我、净的思想。与南北朝时期作为佛本行故事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佛像的研究与收藏
收藏 引用
《佛教文化》1995年 第4期 27-28页
作者:金申 
佛像是古代信奉佛教的人们供养及作功德的法物,除了自己供奉外,还应施舍钱财、建寺塔、作佛像。因此,佛经中还有《造立形像福报经》,在《造像量度经》中还专有《造像福》一章,论及造作佛像的功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赵明诚的《大像记碑》拓本
收藏 引用
《文史杂志》1999年 第5期 62-63页
作者:干树德乐山教育学院 
在宋人赵明诚的《金石录》三十卷中,其前十卷为积三代以来古器物铭文与汉唐石刻文字“凡二千卷”的目录。从“卷第九”的“第1660~1664目”所记:“唐凌云寺石像记,韦皋撰,张绰行书,贞元十九年十月”可知,赵明诚曾拥有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碑新考(三)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1年 第12期 136-137页
作者:李樯 
《景君碑》的几处细节据碑文首句称:"惟安二年仲秋口口故北海相景君卒。"知景君卒于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或因原石磨泐,"二"字两横之间有一泐点误以为横画,王昶《金石萃编》、梁启超《碑帖跋》等均作"汉安三年"。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