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隋书》"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聊斋志异》借鉴《隋书》与两《唐书》
收藏 引用
《蒲松龄研究》2021年 第4期 5-17页
作者:赵伯陶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12 
《聊斋志异》创作构思每喜借鉴史书笔法,《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中有关话语、典故常奔来笔底,为小说平添不少史家色彩。《隋书》与《旧唐书》《新唐书》中的某些情境、典故、语词在《聊斋志异》中也常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萧吉与《五行大义》
收藏 引用
《史林》1999年 第2期 38-52页
作者:钱杭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一《五行大义》五卷,隋萧吉撰。萧吉,字文休,本籍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武进)。本传见于《北史》卷八九《艺术》上、《隋书》卷七八《艺术》和《通志》卷一八三《艺术》三。传称萧吉出身齐梁宗室,祖父是梁武帝萧衍之兄、长沙宣武王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幽兰》调名考释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 第3期 9-12页
作者:庞秉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音乐志的性质、特征和体例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1990年 第2期 83-89页
作者:李汉杰云南省艺术研究所 
修撰志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方志的产生萌芽于距今二千余年的周朝。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有关史实的记载,这种“最古之史,实为方志”。其后,汉、晋、隋、唐直至宋、元、明、清各代,修志之风皆盛行不衰。音乐志的历史也十分悠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琉球演艺初识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09年 第6期 31-34页
作者:叶长海上海戏剧学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读《庾季才传》兼论六朝“忠臣”
收藏 引用
《书品》2000年 第5期 55-61,65页
作者:许逸民 
庾季才精通天文、术数,撰有《灵台秘苑》一百二十卷,故其人入各史《艺术传》。庾季才传凡三见,《隋书》卷七八、《北史》卷八九独自为传,《梁书》卷五一则见其父庾说传。《梁书》寥寥数语,不足引据,而《隋书》、《北史》记事特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炀帝和隋代乐坛
收藏 引用
《武陵学刊》1996年 第2期31卷 33-37页
作者:袁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老话新说,又是谈钱
收藏 引用
《中国画画刊》2015年 第3期 46-48页
作者:赵健雄 
"润笔"一词最早出现在《隋书》中,有位叫郑译的老臣,被高祖重新起用,并叫内史令即刻写诏书,此时在一边的宰相高顷开玩笑说,"笔干了",郑随即答道,自己虽然以前也是重臣,却早就拄着拐杖回家了,"不得一钱,何以润笔"?这句牢骚话引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域、士族与初唐文学格局重构意图中的文学图景——以贞观时期五部“正史”的传记书写为中心(摘要)
收藏 引用
《唐代文学研究》2016年 第1期 137-141页
作者:田恩铭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 
唐初李世民与他的臣子们开始在文化设计中考虑改变既有之格局,这样就需要提出“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贞观时期所修的五部“正史”中,属于“江左”的是《梁书》《陈书》;属于“河朔”的则是《北齐书》《周书》和《隋书》,不同的关注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