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雅》"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诗经·》中自然物的审美意识探析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22年 第19期35卷 124-126页
作者:冯滔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初显端倪,到了周朝,审美意识已逐步深化并成熟,可以说,周朝奠定了中国的传统审美思想。从《诗经》中可以看到周人对美的追求,开始出现一种自觉的审美意识,而《诗经》篇目中涉及的自然物、人造物更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熙载的艺术发展论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 第1期16卷 10-17,44页
作者:董运庭 
刘熙载以前的中国古典美学,于艺术发展多依违于汉儒“正变”之肤说,主要注意力放在风俗兴衰和政教得失上,满足于社会学的角度对艺术发展的外部规律作粗线条的描述。到清代中叶,叶燮曾一反“(?)正(?)变”的传统观念,提出“时变而诗因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俗观念的起源及其政教原因
收藏 引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 第5期2卷 34-38页
作者:周锋 
俗观念是中国文艺的重要观念.在中国文艺发展过程中,这一观念始终起着重要作用.直至今天,它仍然对文艺创作和批评产生着影响.在当代艺术实践和批评中,还时常围绕着高艺术(或称严肃艺术)和通俗艺术的一系列问题产生争论.比起西方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简论《诗经》的风传统
收藏 引用
《河北学刊》1998年 第3期18卷 75-78页
作者:周颖南新加坡作家协会 
简论《诗经》的风传统〔新加坡〕周颖南《诗经》是中华诗歌文学之源,它的优良艺术传统,在中国诗史上一直灿发光彩。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是对《诗经》艺术传统的直接继承和进一步发展,概括地说,这就是对民歌和人民口头文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高人胆大——记张翼鹏当年在南京的演出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8年 第1期 46-48页
艺高人胆大———记张翼鹏当年在南京的演出彭兆李鸿宝先生原是哈尔滨艺术学院教师退休后因友情难却,曾应聘执教于浙江省艺术学校婺剧培训班。因此,我有机会与他相识,向他请教,并聆听了他对张翼鹏当年在南京演出时一些情况,现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蔡志松:探索世界的精神维度
收藏 引用
《缤纷》2016年 第5期 168-171页
作者:李沫四九画廊 
蔡志松的作品是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既体现了艺术家对多种技艺的掌握,又表现出不墨守成规的特点,用一种内在和含蓄的感染力来结合传统与现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索纪实性与戏剧性结合的艺术风格——《女人街》构想
收藏 引用
《电影》1989年 第11期 26-29页
作者:张良 
1984年我拍了故事片《马哈鱼档》,表现在改革、开放初期广州的一批待业青年是怎样走上个体户道路,去探索新的人生,并从这一侧面去反映广州个体经济发展的初始状况。《雅》片完成后这五年中,我一直追踪着个体青年们的脚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谈《诗经》的意境与风格
收藏 引用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 第1期 55-57,36页
作者:赵纯伟 
《诗经》中《雅》、《颂》多叙事诗,《风》是抒情诗。诗与画主要是创造情景交融的意璄。但诗的意境(?),不能象绘画那样直接为视觉呈现出具体鲜明的形象。语言是观念性的,需要欣赏者的理解、思考、分析和联想,在想象中呈现形象。 苏东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八哀诗》的艺术构思
收藏 引用
《杜甫研究学刊》1985年 第1期 35-44页
作者:成善楷不详 
《八哀诗》是杜甫寓居夔州时期惨淡经营的传记体史诗。中国的史诗,早在《诗经》时代就初具规模了。《雅》诗里的《生民》、《公刘》、《縣》、《皇矣》、《文王》、《大明》等篇,对中国史诗的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从汉到唐,中国史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乐、舞关系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收藏 引用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 第2期7卷 10-14页
作者:李荀华 
中国上古诗歌、音乐、舞蹈就三者的关系产生发展来看.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乐、舞为主歌词(诗)辅之时期;诗、乐、舞并重时期;诗、乐、舞分化时期.乐、舞为主歌词(诗)辅之时期.这是艺术的始初阶段.这个时期的所谓“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