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雨霖铃》"
7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词、曲、唱三位一体探析古诗词歌曲《雨霖铃》的艺术意境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22年 第16期35卷 103-105页
作者:司云辰子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与舞蹈学院江苏南通226001 
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王建民教授根据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代表性词作《雨霖铃》创作的同名艺术歌曲《雨霖铃》达到了词、曲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艺术境界,是一首古代词作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佳作,并被编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品读:在语言的感性世界里——《雨霖铃》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10年 第5期 12-14页
作者:张小波贵州沿河官舟中学 
【导学创意】《雨霖铃》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写离别之情的词。“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离之苦痛、悲楚哀怨充溢于字里行间,作者的情感沉重低婉而凄清缠绵,无不情真真,意切切,催人泪下。因此在设计教学时,以诵读为教学的突破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雨霖铃》——基于博客的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2009年 第7期 58-60页
作者:梅培军广西柳州市第一中学 
一、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雨霖铃》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4年 第4期 79-80页
作者:苏亚太甘肃省兰州市第五中学 
【设计理念】体会本词缠绵凄清的意境,取其二途:诵,反复地诵;析,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手法。情景交融之艺术手法,藉三幅画面来完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亚文化视角下当代词调音乐创作研究--以柳永《雨霖铃》为例
收藏 引用
《音乐天地》2022年 第4期 29-33页
作者:王丽莹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公元1024年秋(宋天圣二年),士人柳永屡试不第,心灰意冷,选择离开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洛阳)。秋寒蝉,暮霭烟波之景,泪眼相看,执手别离之际,作《雨霖铃》一词赠予红颜知己(汴京歌妓)。宋人俞文豹《吹剑续录》言:“十七、八的女孩儿,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雨霖铃》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1年 第6期 14-15页
作者:燕生贤 王针桂浙江玉环县玉城中学317600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柳永《雨霖铃》艺术风格新探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2016年 第4Z期 71-72页
作者:丁美燕郑州市技师学院 
《雨霖铃》是柳永创作的俗词代表作之一,此首词的艺术风格用残冷的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词人因为科举仕途失败而流落江湖的孤苦伶仃之感。柳永呈现给我们一副缠绵情感之下长亭离别之图。这与传统的士大夫阶层离别之情有着巨大差距,它反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雨霖铃》抒写离愁之法浅析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1年 第3期 34-35页
作者:王力甘肃宁县第一中学 
词从诞生,经唐末五代,到柳永以前,其形式均以小令为主。柳永以新的艺术方式,大量创制慢词,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法,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增加了词的容量。柳永词的出现,才标志着具有宋代特色的宋词时代的到来。柳永是婉约词的一大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读柳永《雨霖铃》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2001年 第1期 43-46页
作者:孙明君清华大学中文系 
本词“清和朗畅,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自尔稳惬”(清黄氏《蓼园词评》),一向被人视为柳永的代表作,特别是其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为作者赢得了极高的声誉,红牙铁板之喻就是以“杨柳岸晓风残月”七字作为柳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雨霖铃》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学语文》2012年 第5期 16-17页
作者:李玫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2.查阅工具书揣摩诗歌内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