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霜叶红似二月花》"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文化的过渡与文学的新生——论《霜叶红似二月花》的复杂意义
收藏 引用
《人文杂志》2022年 第6期 59-66页
作者:贺仲明 蔡杨淇暨南大学中文系 广州南方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茅盾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从多个层面反映“五四”前后新旧文化的过渡,表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变革和时代特征。在《霜叶红似二月花》的文学形式上,茅盾尝试突破以往的创作模式,回归到小说艺术、自身成长经历和传统文化价值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深蕴在生命底层的悲凉——《霜叶红似二月花》中张婉卿艺术形象解读
收藏 引用
《作家》2011年 第20期 19-20,268页
作者:李春秋 李春芳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苏州科技学院 
《霜叶红似二月花》是茅盾先生的一部未竟之作,在遭受长期的冷遇之后,终于获得了学术界的关注与估衡,还原了其应有价值。主人公张婉卿是作者倾全力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是"茅盾小说中女性形象系列中最具有生命担当力和精神整合力的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经典化的游离——从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经典化谈起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2020年 第3期 137-144页
作者:蔡杨淇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在不同历史时期,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经典化在学界主流文学经典视域下的批评和阐释中,以及大众读者的接受中都出现过游离的状况。实际上,这些经典化的游离现象在中国当代文学场域中很普遍,其生成原因一方面与特定社会意识形态或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存在的不完满性与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的性别建构——兼论《霜叶红似二月花》的个体生命存在主题
收藏 引用
《扬子江(评论)》2011年 第5期 59-66页
作者:李玲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茅盾1940年代初发表的《霜叶红似二月花》(以下简称《霜叶》)①精美残篇,综合其早期创作中的两类女性形象,塑造了“既具有东方女性文化的阴柔资旨,又富于雄强的质素”②的张婉卿形象。作品关于张婉卿以母性情怀包容生命陷于颓丧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茅盾《走上岗位》和《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的音象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23年 第16期36卷 65-67页
作者:吴欢 黄伟涛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走上岗位》和《霜叶红似二月花》是茅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两篇小说,均被《茅盾全集》第6卷收录。在这两篇小说中,茅盾先生补充了自己创作中的江南小镇写作和工人群体写作,具有丰富的可挖掘的茅盾写作倾向性。回顾茅盾先生三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茅盾小说与“红楼”情结
收藏 引用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1期26卷 1-5页
作者:孙中田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红楼”情结是茅盾经久的“图像仓库”的土壤。但这种情结不是板块式地嵌入的 ,而是经由转化、挪移、重组化合而生成的。这种历史的承传 ,可以是正面的 ,也可以是负面的。同时 ,这种对民族文化的吸取是在与中外艺术的多元交糅的关系中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少年茅盾的趣事
收藏 引用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2014年 第2期 86-86页
茅盾名沈德鸿,字雁冰,著名作家、政治活动家。茅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