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黄帝内经》"
6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黄帝内经》四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基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短期留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学分析
收藏 引用
《学术论坛》2013年 第1期36卷 197-200,210页
作者:蒋基昌 文娟广西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 
目的:通过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短期留学生《黄帝内经》阅读理解情况的调查问卷,为判定最受留学生满意的英译本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来广西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的短期留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帝内经》逻辑思维文化探源
收藏 引用
《中医杂志》2021年 第7期62卷 553-556页
作者:马凤岐 陈永灿 陈正 王庆其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杭州市310007 上海中医药大学 
正名、别异、比类均为逻辑思维中的重要概念,不仅是中国古代名辩学的基础,也是《黄帝内经》逻辑体系的核心。从先秦文化的角度探讨《黄帝内经》逻辑思维的根源,在名实关系上,《黄帝内经》把实看成第一性,而名是第二性,随着其所反映的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帝内经》音乐疗疾思想
收藏 引用
《宜宾学院学报》2010年 第10期10卷 98-100页
作者:汪波宜宾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四川宜宾644000 
中国古代的音乐疗疾思想颇为丰富,但散见于种类文献。较系统的音乐疗疾思想体现在《黄帝内经》中。《黄帝内经》率先提出的五音疗疾的思想不同于一般泛化的音乐疗疾思想,而是一种系统对应思想、一种协同整合思想的综合表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帝内经》语言的意象美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5年 第2期 79-82页
作者:彭建玲 谭一红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院云南昆明650093 
《黄帝内经》虽是一部医学典籍,但因产生于中华民族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其语言表述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语言学价值。突出特点是:在阐述深奥医理时,以"立象以尽意"的方法,在动态描述中使深奥的医理、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帝内经》“气至”的阐释对现今针灸临床的启示
收藏 引用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 第1期35卷 68-70页
作者:刘迈兰 陈钢 梁繁荣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成都610075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四川成都610075 
目的:针对当前针灸临床实践中,往往将得气与针感等同,认为针感与疗效呈正相关。然而针感与得气、疗效之间关系尚无定论。方法:依据《黄帝内经》中"气至"的阐释,即通过针刺补泻、治神或静留针而使人体恢复到"气机调畅&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帝内经》看华为UPS的设计理念
收藏 引用
《UPS应用》2016年 第5期 44-46页
作者:厉群长沙泰和英杰系统集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黄帝内经》的治病方法: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辩证施治,全面阐述了华为UPS的冗余设计、客错设计、关键器件预警等设计理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接受理论”在《黄帝内经》英译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亚太传统医药》2015年 第8期11卷 3-5页
作者:贺娜娜 林法财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接受理论"由联邦德国文学史专家、文学美学家***和***提出,该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多种学科及领域,包括教育学、广告学、文学翻译等,但在《黄帝内经》翻译中"接受理论"却很少被提及。试从"接受理论"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黄帝内经》和丹溪学说探讨肝脏疾病的发病观
收藏 引用
《中医研究》2021年 第1期34卷 6-9页
作者:曾雅雯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0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是一个从天到人、以人及天的过程,它与古代自然科学、社会伦理、人文艺术息息相关,这恰恰符合并体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之一——整体观念。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各家学说,使其更为丰富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接受理论视角下《黄帝内经》3个英译本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医药导报》2015年 第7期21卷 106-109页
作者:李洁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目的:基于对南京中医药大学短期留学生《黄帝内经》英译本接受情况的问卷调查,从接受理论角度分析调查结果。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短期中医临床实习的30名留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语内、语际和符际翻译视角下《〈黄帝内经〉——养生图典》(中英版)研究
收藏 引用
《亚太传统医药》2024年 第9期20卷 211-215页
作者:谭冰洁 文雅倩 陈子杰 白冰 陈珍 王珊珊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2488 
1997年出版的《〈黄帝内经〉——养生图典》(中英版)采用岐伯与黄帝的对话,并结合图片及虚拟角色的方式呈现,引起一定关注,但在西方大众群体中的传播仍不够广泛。结合雅各布森提出的解释言语符号的三个方法,即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及符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