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三苏"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三苏祠记游
收藏 引用
《当代建设》1995年 第2期 44-45页
作者:沈运良 
三苏祠记游沈运良在川西北平原西南,有一历史悠久、山川秀丽的县城眉山县,县城的西南隅,座落着一风格古朴高雅,风光秀丽迷人,环境别致幽静的古建筑群,该建筑群翠竹掩映,楼台亭榭浑然一体,如诗如画,尤具特色,这就是天府之国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探三苏的成器与天地人的内在联系
收藏 引用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 第2期31卷 1-7,42页
作者:赖正和乐山市文化艺术研究所四川乐山614000 
三苏成器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文章仅在天时、地利、人和个方面,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三苏成器的客观因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门父子词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眉山三苏祠揽胜
收藏 引用
《山西老年》1997年 第5期 24-25页
作者:唐一哲 
父子同心为国忙,卧牛城里溢芬芳。诗人故里春常在,铁板铜琶唱大江。眉山不愧号书城,万朵莲花笔下生。鸿爪雪泥留胜迹,启贤堂畔响歌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苏散传的艺术风格
收藏 引用
《新华文摘》2010年 第6期 166-166页
作者:俞樟华 林尔 
俞樟华,林尔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撰文指出,洵、轼、辙的散传创作,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是对它的研究却不多。三苏的散传立意新奇,别开生面,善于脱去平庸与陈腐。三苏以洞察事理的识力和高度概括的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苏文艺创作解读
收藏 引用
《巴蜀史志》2023年 第4期 152-175页
作者:翟晓楠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曾枣庄《时名谁可嗣,父子尽贤良——三苏父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说:“一提起三苏,人们都会想到他们是文学家;一提起轼,人们就会想到他是通才。其实,三苏都是通才、全才,父子人不仅在文学史,而且在政治史、思想史、史学史、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吴鸣作品欣赏
收藏 引用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16年 第3期 67-69,66页
作者:吴鸣江苏省宜兴紫砂工厂设计中心 江苏省陶协陶瓷艺术委员会 宜兴市政协 宜兴市文联 宜兴市美协 宜兴市紫砂陶艺专业委员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茶人传奇之那个闻香识茶的雅人
收藏 引用
《茶博览》2015年 第10期 76-77页
作者:王旭烽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 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人文·茶文化学院 浙江省作家协会 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 
历史上著名的张载有两位,一位是公元11世纪北宋的河南人张载,就是那个立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哲学家;另一位就是公元3世纪西晋的河北诗人,字孟阳,所以后人也称他张孟阳。张孟阳在西晋时也算是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城市的灵魂
收藏 引用
《时代潮》2004年 第10期 21-23页
作者:余斌中共眉山市委 
一个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在于特色美,在于文化,“中国诗书城”就是要将眉山打造成为一座具有独特精神气质的历史文化名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郭沫若研究系列”出版缘起
收藏 引用
《郭沫若学刊》1991年 第4期 82-83页
作者:谭继和 
顾炎武曾批评:“人之患在好为人序。”好为人序,亦如好为人师,确为文人通癖。本社推出“郭沫若研究系列”,原想不声不响陆续出台。然而,同行者相告,现在时兴镗锣鞳鼓打广告,默然不语将影响发行,对作者与读者都不利。出版社位处中介,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需要记忆——中国诗书城规划解读
收藏 引用
《时代潮》2004年 第10期 24-25页
作者:杨建中眉山市城市规划建设局 
城市是需要记忆的,一个轻易忘记过去的城市,一定不会具有美好的未来。在诗书城的规划设计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