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三远法"
5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以微观的建构意识创作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4年 第5期 36-45页
作者:未君中国工笔画学会 重彩画艺委会 李可染画院 湖南省中国画学会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 九三学社湖南省书画院 
我对绘画的兴趣最初源于戏剧和文学,也可能与影视剧中的历史故事有关,并非始于学校也不会终于学校。戏剧舞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那些富于优美姿态的“兰花指”、那些富于装饰色彩的服饰、那些跃动的舞姿、那些充满节奏的手势和眼神,在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宋《西湖图》卷与山水的“实景入画”
收藏 引用
《人文天下》2024年 第4期 89-93页
作者:孙利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章以早期传世的重要实景山水画作南宋《西湖图》卷为研究对象,从大致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从其笔墨特点和笔墨技方面分析画面如何以“实景入画”来表现真实自然景观;二是从画面呈现的视角分析《西湖图》卷以什么观照方来观察自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远法”与北宋诗僧仲殊的都市风情词
收藏 引用
《吕梁学院学报》2022年 第1期12卷 8-13页
作者:常崇桦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9 
在“诗画一律”美学观点的观照下,北宋画家郭熙提出的“三远法”山水画画,与北宋诗僧仲殊的都市风情词在创作前提、观察角度与审美感受上相通。将“三远法”引入词鉴赏,有助于对仲殊笔下的都市形成立体性认识:“高”之作描绘壮阔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山水画三远法别解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8年 第4期 13-19页
作者:洪惠镇厦门大学·美术教育系 
山水画三远法虽然是个老话题,但对它的解释迄今尚可商榷。古人语焉不详,今人多数将它西画化,解释为透视学的仰视、俯视和平视。有的则将它哲学化,解释成玄学命题。我在山水画研究、创作和教学中,别有一种理解。我认为三远法是一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国画的“三远法”在中国古典诗学中的解读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 第5期 16-20页
作者:张羽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三远法"是北宋郭熙、郭思父子在其画论《林泉高致》中总结出的中国山水画的造境之。"三远法"注重营造绘画意境,强调笔墨的运用效果及画家视觉审美的自由。看似与古典诗歌艺术的表现手迥然异质,但在"诗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寄啸烟墨话人生──从“三远法”看中国传统的审美观
收藏 引用
《理论月刊》1997年 第6期 19-21页
作者:郑立东武汉大学哲学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观看的分野——从郭熙的“三远法”到阿尔贝蒂的“锥体横截面”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0年 第9期 135-145页
作者:郑梓煜 杨小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北宋郭熙提出的"三远法"被视作中国山水画构图的核心则,而文艺复兴时期阿尔贝蒂则以视线的"锥体横截面"定义了透视的核心概念,二者代表着中西视觉传统中观看方式的分野。"三远法"对如何观看"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西碰撞之达利作品与郭熙“三远法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2017年 第10期 20-21页
作者:舒粉利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艺术与设计系 
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们反映出各自的本土文化和审美价值。研究中西绘画的语言形式,既有助于人们认识中西绘画的发展潮流;也助于学者从各自艺术符号中更清晰的了解中西审美价值的取向。我国北宋时期郭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两宋山水画“三远法”画理流变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0年 第6期 1-3页
作者:杨颖 吴越滨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鉴于新时代多元文化发展需求,通过对北宋郭熙“三远法”和南宋韩拙“三远法”的梳理分析,比较两宋山水画自然空间表现,发现两宋“三远法”是一个由自然空间到主体空间流变的艺术表达取向过程,体现了两宋山水画的美学养成、历史贡献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西碰撞之达利作品与郭熙“三远法
收藏 引用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2017年 第4期 100-102页
作者:舒粉利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艺术与设计系 
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们反映出各自的本土文化和审美价值。研究中西绘画的语言形式,既有助于人们认识中西绘画的发展潮流,也有助于学者从各自艺术符号中更清晰地了解中西审美价值的取向。我国北宋时期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