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三顾茅庐"
2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摹仿与重构:民间年画《三顾茅庐》的图文关系及其生成动因
收藏 引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 第2期 62-69页
作者:杨传杰 潘鲁生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中国文联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山东省文联 
民间年画《三顾茅庐》是对广为流传的“三顾茅庐”故事的图像再现。由于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文化习惯、艺术观念、个人喜好等主观性因素的参与,以及故事内容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客观演变与异化,使图像与文本之间存在“错位”,图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装饰与观念:元明时期“三顾茅庐”纹青花瓷的艺术特征与流通动机研究
收藏 引用
《装饰》2020年 第10期 93-97页
作者:洪枫 杨舒蕙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本文基于对元、明时期"三顾茅庐"纹青花瓷的考察,通过图像研究和文献考证的方法,探寻这类瓷器的纹饰起源、特征与流通动机。从元到明,历时性地看待这一主题瓷器的变化,纹饰经历着由偏重戏曲性的装饰先行转向写实性描绘。图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顾茅庐
收藏 引用
《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 第4期 101-109页
作者:魏文哲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由于《国演义》的影响,三顾茅庐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广泛使用的著名典故。《国演义》对三顾茅庐的描写,运用了顿挫、衬托、反衬等多种艺术手法,一波折,摇曳生姿,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生动地刻画了诸葛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三顾茅庐”在日韩的传播和影响
收藏 引用
《文史杂志》2023年 第1期223卷 111-116页
作者:王晓乔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三顾茅庐”是国文化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故事之一。在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国文化有很重要的分量,影响非常大。“三顾茅庐”体现了君主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而后君明臣良共创分天下的伟业,成为一段佳话,为日韩人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顾茅庐情节的演变——从《国志平话》到《国志通俗演义》
收藏 引用
《滨州学院学报》2013年 第2期29卷 76-80页
作者:王以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在罗贯中《国志通俗演义》之前对三顾茅庐一事进行铺叙、渲染的是《国志平话》和元代无名氏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但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及语言运用上都显得粗糙不成熟。罗贯中在此基础上运用独特的艺术思维,使该故事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演义》中“三顾茅庐”蓄势艺术探析
收藏 引用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 第1期10卷 48-50页
作者:唐明生襄樊学院中文系湖北襄樊441053 
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对诸葛亮的形象塑造运用了蓄势艺术,使得诸葛亮的形象在还没有与读者见面就已经深入读者之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顾茅庐
收藏 引用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8年 第10期 4-8页
作者:魏文哲 
三顾茅庐"是《国演义》中一个十分精彩的故事,它流传很广,已经成为一个人们耳熟能详且经常使用的典故。它是《国演义》的作者精心创作出来的故事情节,有着高超的艺术成就,在《国演义》中有重要的作用和丰富的意义。从小说的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收藏 引用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09年 第9期 73-75页
作者:徐天砚江苏省淮安市渔沟实验小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温习巩固(一)导入课文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接下来,他又会怎么做呢?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随着刘备的兄弟们三顾茅庐,零距离地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意。(二)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5年 第5期 73-75页
作者:陈娟娥陕西咸阳长庆子校 
三顾茅庐"是《国演义》中的一个情节,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刘备的这个行为,教师就要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刘备和张飞对诸葛亮的不同态度,体会刘备的求贤若渴,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陈道明访谈录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1991年 第6期 68-70,72页
作者:陈道明 田小蕙 
据说导演曾三顾茅庐请你出演《围城》,现在这部片子和你的表演得到好评,请谈谈想法。《圈城》是名著,是中国小说中出类拔萃之作。我的阅历、经验、修养都不足以理解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到现在我也不能说全懂了。要接近小说的历史时代,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