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三鼎甲"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梨园旧事 后三鼎甲“汪谭孙”(八)
收藏 引用
《紫禁城》2010年 第1期 110-115页
作者:刘谊影 
谭鑫培晚年的生活已经非常奢华了。不仅如此,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风气下,谭鑫培的声誉不断提高。对此,一直流传着许多传说。甚至有人说有当朝“宰相”为让谭鑫培多演一出戏,居然当众给谭鑫培下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谭鑫培看余胜对京剧的贡献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4年 第2期 19-25页
作者:汪人元江苏省戏剧家协会 中国戏曲学院 
若论余胜对京剧艺术的贡献,仅仅从他在京剧形成初期,与程长庚、张二奎齐名,被同称为三鼎甲,由此享誉剧坛、扬名于世这一条,便足见他的地位和价值了。对于这样一位活跃于清代道光年间的艺人,史料文献的记录还是相当稀薄的,更缺乏曲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余叔岩与京剧审美取向流变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4年 第1期 15-21页
作者:张伟品上海戏剧学院 
一般认为,京剧形成于公元1840年前后。据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和上海艺术研究所组织编著的《中国京剧史》的划定,1840年至1917年为京剧的成熟期。而此后二十年间(1917-1937年)为京剧的盛期。严格说来,上述两个时期又可各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剧母体艺术——安庆调·潜山弹腔再探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6年 第9期 49-54页
作者:郑炎贵 
京剧形成一般认为发生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帝王之都北京,由进京且留驻的民间戏曲以及传统戏曲荟萃而成,以老生三鼎甲程长庚、余胜、张二奎为领军的一代名伶,为熔创京剧立下了不朽之功,其中尤以安庆潜山人程长庚艺术生涯最久,影响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程长庚:神秘的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1993年 第6期 28-29页
作者:刘连群 
艺术家们的一生,瑰丽多姿而又扑朔迷离,他们的艺术创造和人生跋涉相交织的长途中,往往会留下一个个难解的疑团,吸引着好奇的后人们千方百计地去撩开神秘的面纱。在中国梨园,尤其是在京剧史上第一位开天辟地般的重要人物程长庚的艺术档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武戏文唱”与京剧武生艺术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1年 第2期12卷 39-45页
作者:蒋锡武 
说起眼下京剧的“阴盛阳衰”,人们多以老生后起乏人为例。事实上,武生,特别是大武生人才的匮乏亦足以堪忧。这不是说近些年来我们没有培养多少武生演员,而是说能“演戏”的武生演员不多。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舞台上只见技巧,不见人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陈伯华:与世纪同行的汉剧大师
收藏 引用
《湖北文史》2012年 第1期 180-187页
作者:方月仿武汉汉剧院 
"京剧二百年,出了一位梅兰芳;汉剧百年,出了一位陈伯华。他们二人代表着京、汉两个皮黄剧种的艺术高峰。"这是著名京昆表演艺术家俞振飞生前对梅、陈二位艺术大师的定评。陈伯华从牙牙学语就跟随其母陈少兰(汉剧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班曰徽班,调曰汉调——从传播的角度看京剧形成和武戏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4年 第2期 138-152页
作者:宋波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京剧已经列入文化遗产名单,生辰八字却成了问题。20世纪前半叶就有著作名曰《京剧二百年》,如今一般认为京剧形成尚不足二百年,京剧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比较权威的说法大约有如下种:1980年版《辞海·艺术分册》中对"京剧&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吕瑞英的“活红娘”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2002年 第5期 34-40页
作者:李惠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乳交融的余、谭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3年 第9期 29-33页
作者:谭孝曾全国政协京昆室 北京京剧院 
余家和谭家是几代的世交,既有艺术上的传承,又有私下生活上的交往。我们和余家都是湖北人,余胜老先生是湖北罗田人,谭家祖籍是湖北江夏。春台班进京为乾隆庆寿,结束以后作为“四大徽班”之一留在北京。为了生存,为了能够和北京的观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