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上海京剧院"
38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上海京剧院推出“青春跑道·起跑篇”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11年 第10期 36-37页
作者:封杰不详 
为更好地弘扬京剧,提升青年演员的艺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上海京剧院在2011年策划并启动了名为“青春跑道”系列展演活动的五年计划,力图打造具有高质量、高水平的“上京”青年演员品牌演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海京剧院五十年感言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5年 第7期 18-22页
作者:龚和德 
欣逢上海京剧院五十华诞,感想颇多.要谈的有三个话题:一是对最近十七年的评价;二是希望剧院加强艺术理想建设;三是上海这个城市的文化态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剧发展的点滴思考 上海京剧院的启示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5年 第7期 49-52页
作者:马也 
二十多年前,上个世纪后半,当全面深重的戏剧危机来临的时候,很多人以为京剧这种经典传统的艺术形式已经过时了枯萎了,她也将同昆曲一样退出艺术史舞台而走进博物馆.但是《曹操与杨修》的横空出世,以及《狸猫换太子》的“轰动京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壮心不磨写戏20部——访上海京剧院艺术顾问黎中城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08年 第10期 23-25页
作者:金宝山 
编剧与记者一样,终日“爬格子”,专为别人做“嫁衣裳”。自1963年起,国家一级编剧、现为上海京剧院艺术顾问的黎中城,笔耕墨耘,参与创作执笔写就《杜鹃山》、《廉吏于成龙》等20余部京剧剧本,并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40万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向天而歌——上海京剧院的艺术创造精神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09年 第5期 12-15页
作者:毛时安 
每次说到上海京剧院,我眼前就会浮现出“麒老牌”扮演的那些脍炙人口、光彩照人的舞台形象:文天祥、史可法、萧何、宋江、徐策、寇准、海瑞……他们铁肩担道义,丹心对青史,都有一种在历史的重压之下爆发出苍凉风骨的生命力度,都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重品更重——访上海京剧院李国静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4年 第9期 34-35页
作者:王雷 
初夏,在天蟾逸夫舞台观看了上海京剧院优秀旦角演员李国静在《断桥》、《四郎探母》中的表演,她饰演的白素贞和萧太后两个形象颇有艺术感染力.李国静的潜质、台风和角儿的气度清楚地告诉人们:她将是京剧艺坛的栋梁之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艰辛守望的荣耀——上海京剧院建院50周年系列活动掠影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5年 第6期 8-9页
作者:晓因 
今年是上海京剧院建院50周年.为此,上海京剧院筹划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平实、低调,不事张扬的风格贯穿了整个庆祝活动的始终.尽管媒体并没有大力渲染,但依然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原因十分简单--京剧艺术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那树大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空间中寻找戏曲的现代样式——专访上海京剧院舞美设计师徐鸣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9年 第3期 123-133页
作者:徐鸣 王学锋上海京剧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舞美设计师徐鸣被誉为"舞台美术界新秀中的领军人物,新生代空间设计领域的佼佼者",他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如校园剧《青春跑道》、京剧《圣母院》、昆剧《白兔记》、滇剧《水莽草》、川剧《文建明》、越剧《马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纵然不是荆山璞 也作顽石一硌如——记上海京剧院老生演员李军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04年 第8期 22-23页
作者:和宝堂 
1993年,我在“梅兰芳金奖”大赛中看过李军的《乌盆记》和《郑板桥》,1995年初在上海举办的纪念梅兰芳百年诞辰活动闭幕式上看到李军的清唱《珠帘寨》,别看他得了大奖,与老艺术家为伍,给我的印象可以说并不好。用老北京的话说,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剧喜有后来人——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掠影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1990年 第6期 37-38页
作者:石磊 
今年九月,上海京剧院为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振兴京剧而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展览演出,一大批青年演员脱颖而出,使这次演出活动生辉增色,人们为京剧艺术喜有后来人而欢欣鼓舞。笔者为此专门走访了上海京剧艺苑,“采”得几朵小花,敬献读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