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上海电影节"
2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电影产业的全社会沟通——试论上海电影节的公信力建设
收藏 引用
《新媒体与社会》2017年 第1期17卷 77-78页
作者:张敏上海大学会展研究院 
电影是以光电技术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荧幕艺术,相较于其他艺术类型,电影更依赖于技术的支持和艺术的表现,另外还有社会和观众.所有的艺术都是沟通,电影的贡献在于为人与人的沟通提供了新的途径、创造了新的境界.电影节便是借助电影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自言自语的上海电影节
收藏 引用
《中关村》2004年 第7期 96-99页
作者:张英本刊特约记者 
6月13日晚上,在一个小时以内,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没有任何助兴演出,上海电影节的闭幕式显得干净利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顾与展望:国际化语境下的上海电影节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07年 第9期 26-28页
作者:陈犀禾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一直以来,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组织者都饱受各方诟病,批评的声音主要集中在"国际性"、"A级品质"、组织流程、评委会主席人选、选片标准、明星阵容和交易市场等方面。事实上,作为一个尚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的电影展评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十年磨一剑——历届上海电影节回顾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07年 第9期 31-32页
作者:何毓文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2007年6月24日晚,随着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大剧院落下帷幕,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然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14个年头。回顾这十四年的风雨历程,我们惊喜地看到,这个中国惟一的A类国际电影节,不仅告别了蹒跚起步的岁月,在百家争鸣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海电影节众星炫耀 日本电影周佳片叠出 王华主任应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收藏 引用
《华人时刊》2014年 第7期 7-7页
作者:王继林 
2014年6月14日,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隆重开幕。妮可·基德曼、林志玲、巩俐等女星争奇斗艳,红毯就是她们争艳的战场,红毯上的五分钟,可以说是她们一争高下的时刻。今年的上海电影节红毯上,好莱坞女神级巨星妮可·基德曼华丽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创作要个性化、多元化——来自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席讲坛”的呼声
收藏 引用
电影新作》2010年 第4期 17-23页
作者:吴凑春复旦大学 
"主席讲坛"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特色品牌,也是最重要、最有号召力的一场论坛。2010年6月17日,本届评委会主席吴宇森、主持人何平和彭浩翔、钮承泽、王小帅三位导演,在"主席讲坛"对话华语电影现状与未来,共同探讨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新动力 互通新平台——聚焦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学生短片展评”
收藏 引用
电影新作》2007年 第5期 14-15,21页
作者:窦文章复旦大学 
随着影视艺术在文化和教育领域的渗透拓展,加之DV数码等摄影技术的更新普及,用影像书写来表达自我、关注生命已经日益成为时下年轻人钟爱的艺术媒介方式。在2006年成功组织中美学生短片交流的基础上,2007年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进一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乐与电影共舞——记上海国际电影节终生成就奖得主昆西·琼斯
收藏 引用
电影新作》2009年 第5期 21-24页
作者:周倩雯复旦大学 
引言:在现代电影的发展过程中,音乐已然成为电影这门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艺术的创造性和音乐的表现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009年,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终身成就奖颁给享誉世界的昆西·琼斯先生。这位音乐天才成功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面向“第三世界”的影像地图——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参赛影片扫描
收藏 引用
电影新作》2007年 第4期 21-24页
作者:聂伟 马沙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从第一场集体化的电影庆典诞生开始,围绕电影节就逐渐发展出一系列充满自反性的话题。一方面,银幕上的影像叙事具有跨越国界的神奇魅力,它所制造出的集体狂欢效果是其他任何一种艺术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如何在跨国界与国族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创意的讲述方式决定一切——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大师班第一场“将创意传达给投资人”综述
收藏 引用
电影新作》2010年 第4期 24-27页
作者:郑健健复旦大学 
中国电影项目创投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一个积极扶植青年电影人的平台,已经越来越体现出其在鼓励电影人锐意创新、搭建国际影人之间沟通桥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大师班论坛第一场"将创意传达给投资人"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