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世博会"
1,191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视图:
排序:
结构建筑--世博会博物馆设计的建筑形态表述性思考
收藏 引用
《建筑技艺》2016年 第2期22卷 60-63页
作者:杨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眼前所得到的经验,从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从一个人毕生所获取的无数经验当中发展出来的最新经验。因此,新的经验图式,总是与过去所知觉到的各种形状的记忆痕迹相联系。”——鲁道夫·阿尔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模块式绿化在竖向空间的设计与应用——以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植物墙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园林》2012年 第7期28卷 111-114页
作者:胡永红 叶子易 秦俊上海辰山植物园 上海植物园 
论述在城市竖向空间的绿化中,运用模块式绿化建设的模式和特征。绿化模块是植物、容器、介质和灌溉设施的绿化集合体,是可移动的绿化的基本单元,可用以或组合拼接为绿化的即成景观。绿化模块的栽植技术,已成为城市绿化创新的成套技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世博会英国馆裙房大悬挑折板结构设计与分析
收藏 引用
《结构工程师》2010年 第5期26卷 1-7页
作者:李伟兴 许晓梁 Marco Cerini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AKT Design Company 
世博会英国馆周边裙房的钢筋混凝土异形结构给结构设计带来巨大挑战,常规的计算分析方法已不再适用。通过采用平面框架模型和空间三维有限元模型的不同建模方法,解决了不同的结构难题,为该复杂结构的设计实现提供了思路。还通过利用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翠绿首饰被选为明年世博会中国馆贵金属文化创意产品 米兰世博会请听我“珠宝好声音”
收藏 引用
《中国宝玉石》2014年 第3期 74-77页
作者:黄键濠深圳翠绿珠宝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安盛首饰有限公司 
走向世界:期待唱出中国珠宝好声音3月4日,随着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组委与深圳市翠绿首饰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合作伙伴”签约仪式的启动,“翠绿”正式成为“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指定贵金属文化创意产品”全球合作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乐与建筑的奇妙邂逅 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飞利浦馆的建筑和音乐
收藏 引用
《大学(指南)》2010年 第9期 80-82页
作者:弓月 
1957年,法国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受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委托,为其设计将于次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揭幕的飞利浦企业馆。为了呼应该届世博会“科学、文明和人性”的主题,飞利浦公司要求展馆应尽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眼”看,还是用“心”看?——解读世博会语境中的展示设计语言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1年 第1X期2卷 75-77页
作者:任艺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文章通过列举世博会展示设计的案例,分别从视觉表现、展演互动和情境体验三种形式,分析比较其在世博会语境中的问题和优劣。指出情境体验式的展示设计实现了用"眼"看到用"心"看的转化,更易打动人心、启发思考,实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世博会里各国家具(Ⅰ)
收藏 引用
《家具》2010年 第4期31卷 17-27页
作者:胡文杰 
超前卫的展馆设计.基于多元文化的家具设计.比利时这个欧盟总部所在地.展现出它巨大的包容性:融合历史、现代.未来,无论是在时间的维度还是空间的维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世博会可持续性设计及后续利用的思考
收藏 引用
《设计艺术研究》2012年 第1期2卷 37-40,46页
作者:胡以萍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 
通过对21世纪以来世博会在场馆规划和展馆设计方面得失的深入分析,提出在世博会展馆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仅仅关注建筑的形式是不够的,空间结构的多变性和对建筑构件及材料的后续利用的思考,才是设计的关键。而减少资源消耗和避免破坏自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世博会:影像时代的立体迷思
收藏 引用
《中国广告》2010年 第9期 91-92页
作者:杨慧成Jim Yeung GIVE ME FIVE公司 
我在20年前的大学时代。想要做一个毕业制作作品。内容是拍摄两段人的画面,分别在左右分隔三米的两台电视同步播放,做出两台电视中人物对话,争吵,最后互投东西,投出的物件经过看不到的空间投向对方.目的是展示超越一台电视限制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世博会国家馆设计看文化展示的不同理念及思考
收藏 引用
《湘南学院学报》2010年 第3期31卷 85-88,108页
作者:王丽娜湘南学院艺术设计系 
选择上海世博会12个国家馆设计进行简要分析,指出科技发达国家与科技落后国家在理解世博主题以及展示自身文化手段上的明显区别,认为宣传先进社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弘扬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世博主题的最佳诠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