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东南地区"
53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佛国到人间——杭州飞来峰第68号龛造像浅析
收藏 引用
《世界宗教文化》2009年 第2期 43-45页
作者:司开国 
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是中国公元10世纪以后著名的晚期佛教雕刻。它集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艺术于一体,是我国东南地区多民族佛教文化交流的见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人创作剧本促进戏曲艺术扬升 以上党梆子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9年 第6期 77-78页
作者:柳亚飞山西长治学院 
上党为古地名,古上党郡地处晋东南,明清时期分设潞安、泽州二府,即今天的山西省长治、晋城二市的前身。上党梆子是晋东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艺术,其艺术内涵不断演进,艺术扬升的过程中,文人参与戏曲剧本创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杭州飞来峰第68号龛造像的人间意蕴
收藏 引用
《美术》2009年 第9期 101-105页
作者:司开国南京大学 
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是中国公元10世纪以后著名的晚期佛教雕刻。它集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艺术于一体,是我国东南地区多民族佛教文化交流的见证。唐宋以来,中国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佛教也逐渐世俗化。在众多世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怀梆”进音乐课堂的可行性研究
收藏 引用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年 第9期 75-77页
作者:侯玉国河南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怀梆”的渊源及艺术特点“怀梆”是河南省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俗称“怀调”、“怀庆梆子”,因发源于明朝时期的怀庆府(今河南沁阳一带)而得名,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曾在中原大地及冀南、晋东南地区广为流传,深受群众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地理环境与民族服饰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1990年 第2期 13-22页
作者:戴平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曾说过:“人从来就是与他附近的一切相联系在一起的。”另一位人类文化学家弗里德里希·拉策尔在1885—1887年间出版的《人类学》一书中,也提出文化是人类智慧的总和,同时又受地理环境及其它生物上或心理上的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桂东南瑶族妇女传统服饰的审美意义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2011年 第S1期 339-341页
作者:汤桂芳梧州学院艺术系 
服饰能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瑶族服饰样式特别多,将近百种之多。瑶族妇女着长裙,皆有头饰,显得非常复杂,这些都反映了瑶族各支系的审美情趣。但瑶族妇女传统服饰因支系不同,地区不同,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支遁原籍辨析
收藏 引用
《晋阳学刊》2010年 第1期 125-127页
作者:张建丽 李书吉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州510006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太原030006 
公元4世纪在中国东南地区活跃着一批新型的“士大夫僧人”,他们“擅长义学、玄学和清谈,精通高雅艺术和世俗文献,推动佛教深人并植根于社会最高层,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支遁(314年-366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战时东南文艺:一个不应遗忘的历史话题
收藏 引用
《浙江社会科学》1995年 第3期 80-85页
作者:王嘉良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 
战时东南文艺:一个不应遗忘的历史话题王嘉良在历史累积的丰厚文学艺术遗产中,有一种大约是最能激起人们普遍而久远的心灵回声的:那便是在可歌可泣年代里写成的可歌可泣的文字。记得尼采曾经说过:“在所有的文学中,我喜欢有血泪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遗”语境下上党梆子的发展现状与传承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4年 第7期 158-160页
作者:周艳琴山西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东南地区古称“上党郡”,早在战国时期就为韩国所建制,是秦代三十六郡之一,上党地区东控殷墟,北枕太原,形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锤炼出了慷慨悲歌、勤劳简朴的人民,从而孕育出粗犷豪迈的上党梆子。上党梆子是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品位与价值:战时东南文艺的历史检视
收藏 引用
《浙江学刊》1994年 第3期 74-78页
作者:王嘉良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 
品位与价值:战时东南文艺的历史检视王嘉良在我国现代文艺史上,战时东南文艺运动的存在是一个无可漠视的现实。在长达八年抗战中,时称“东南半壁”的浙、闽、赣三省及皖南地区,聚集过一批作家艺术家,打出“开展东南文艺运动”的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