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东汉"
209 条 记 录,以下是11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尚方博局纹铜镜(东汉)
收藏 引用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1年 第3期48卷 F0002-F0002页
作者:李文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多件铜镜,上图即为其中之一。年代为东汉,圆形,直径15.9厘米。半圆妇,方形纽座:内有十二乳纹,间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成亥”十二地支铭,主纹区饰博局纹、八禽八乳纹,且有铭文一周:“尚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曹全碑》看东汉碑隶石刻刚柔两大风格体系
收藏 引用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 第7期20卷 58-59页
作者:赵大军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文章通过对《曹全碑》的分析 ,说明东汉碑隶石刻刚柔两种风格并存的现象和原因 ,及其对后世书风的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汉铜铃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7年 第2期 63-63页
作者:潘汁 
这件铜铃于1957年贵县(今贵港市)粮库19号汉墓出土。铃呈半截橄榄形,顶置半环钮,上端开长方形孔,内悬一铜条摆。器形柔和,从上到下缓慢外侈,器表光素无纹。发掘出土的铜铃在广西较为多见,武鸣、平乐、西林、贺州都有发现。最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汉儒学兴盛与官员政治操守——以陈球为例
收藏 引用
《昭通学院学报》2016年 第3期38卷 17-21页
作者:郎晓斌 戴澍 施政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涟水223400 
秦朝以吏为师,遗礼义,弃仁恩,重申韩,十四载而亡。西汉初年,儒生渐起,孙叔通制礼乐。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遂为官方哲学。东汉光武诸帝亲历学儒,儒学最盛。诸多官员兼有儒生身份。淮浦陈氏家族有重儒传统,家族成员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光武“受命”与永平制礼
收藏 引用
《历史研究》2022年 第3期 53-70,M0004,M0005页
作者:王尔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2 
东汉立国兼具开创和继承双重特征。在东汉前期确立正统的诸多实践中,汉明帝通过制礼作乐,创建了一系列旨在弘扬光武帝开国功德的仪式。其一,宗祀光武帝于明堂,登灵台望云物。其二,创设登歌乐舞。两者典出纪念周文王的周制,旨在展现光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汉南阳境域铭文隶书概述
收藏 引用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 第8期6卷 50-52页
作者:张朵聪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东汉南阳自古厚土,遗迹犹存,气象恢宏。其汉砖画石深沉博大,摄人心魄,夺中国绘画之先声;而汉隶八分是先天性含有浓重之粗犷质朴、天资纵横之雄风大采,一脉二秀,无与伦比。铭书飘逸秀雅,端庄劲健,已无篆意,系东汉完全成熟的八分书体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儒经对东汉服饰制度建构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3期18卷 161-164页
作者:尹雪莹 谢红 王晓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上海201620 
两汉时期,儒家经学快速发展,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士积极活跃在学术领域。儒生自我发展需要和统治阶级政治需要的契合,推动了儒经的发展。汉武帝迫切改革、想要有所作为的举动,为倡导改革的儒家提供了空前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汤失险,车书共道:论东汉讨灭“成家”割据之役
收藏 引用
《长江文明》2018年 第2期 11-18页
作者:祝昊天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随着东汉王朝统一战争的推进,光武帝刘秀'既平陇,复望蜀',相继发起对于'成家'割据势力的征讨。起初,汉军主力本是孤军深入,并不占据任何优势;但凭借着刘秀、岑彭等人在战略战术上的设计,却总能够以少胜多、不断突破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纸发明和工艺改进的年代——兼论西汉初造纸者和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的功绩
收藏 引用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年 第2期24卷 79-83页
作者:杨东晨 杨薇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陕西西安710000 陕西省艺术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00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考古界未发现纸以前的2 700多年中,一直认为是东汉蔡伦发明纸。西汉纸的相继发现,将中国纸的发明又提前了200多年,为蔡伦改进造纸工艺、制造更加适用的纸奠定了基础。西汉已有纸和蔡伦发明纸之说并不矛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汉画像砖石中解读东汉庄园建筑院落特征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19年 第3期 231-233页
作者:谭正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东汉时期,由于庄园经济的产生与兴盛,中国古代建筑在其空间布局和功能形式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转变。汉代画像砖石作为记载与传承汉代文化的载体,对于汉代建筑进行描摹的题材十分丰富。文章以汉代画像砖石中描摹庄园建筑的图案为研究对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