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丧葬仪式"
95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视图:
排序:
华南地区少族民族舞蹈与人生仪礼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07年 第12期 74-77页
作者:胡继芳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华南地区少数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在其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如诞生、成年、婚姻、丧葬,都形成特定的仪礼和舞蹈形式。舞蹈伴随着华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先民,代代相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步入天门——贵州铜仁苗哨溪村“开天门”仪式调查
收藏 引用
《中华艺术论丛》2022年 第1期 155-168页
作者:刘冰清 赵颖三峡大学民族学院 江苏昆山亭林中学 
“开天门”是贵州铜仁周边地区流传至今的一种特殊丧葬仪式,只有去世的土老师才有资格举行这种仪式。其仪式过程有请神、造水、发文、行坛结界、架桥会宾、立楼下马、差兵追亡、解洗对怪、开天门、破地狱、招五方兵守墓等。该仪式中,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布依族“故摩”民俗音乐文化研究
收藏 引用
《民族音乐》2010年 第5期 34-36页
作者:刘杰贵州黔西南州艺术研究所 
"故摩",(布依语,kue6mo1),汉语称"打老摩",指"老摩"在丧葬仪式中做超度亡灵这样的事。"摩","诵经"之意。"老摩"(又称老摩公),布依语称“布摩”(pu4mol)或“报摩”(“报”是对中年以上男性的称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贵州侗族多声丧葬鼓吹乐探究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20年 第5期33卷 107-117页
作者:徐小明安徽亳州学院音乐系安徽亳州236800 
贵州侗族鼓吹乐是近年来被音乐学界发现和关注的一个重要乐种。由于历史的原因,唢呐主奏的鼓吹乐入黔相对较晚,其发展也较缓慢,加之它幽闭于深山和当地对丧葬用乐的忌讳等原因,此乐种一直处于封闭隐匿的状态。贵州侗族鼓吹乐的最大特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红楼梦》中的丧葬描写
收藏 引用
《铜仁学院学报》2013年 第1期15卷 18-21页
作者:王雨容凯里学院贵州凯里556011 
《红楼梦》中有多个丧葬描写的个案,通过对这些个案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其中对死亡称呼的不同,丧葬仪式的具体过程以及它在丧葬的情节叙述意义、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丧葬描写中人物的塑造以及丧葬氛围和意象设置等方面的美学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遗视域下贵州毛南族猴鼓舞的传承与发展
收藏 引用
《文化产业》2023年 第2期 138-140页
作者:刘明欢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猴鼓舞是贵州省毛南族的一种传统丧葬仪式活动,是毛南族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于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舞蹈动作豪迈粗犷、刚健有力、灵活朴素、独具风格,专用于丧葬仪式中,反映了巫术礼仪、丧葬驱魔、避邪求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的功用、异变及现状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1995年 第1期8卷 24-30页
作者:桑德诺瓦 
洞经音乐自传入云南丽江纳西族之初,就是以谈演道教经典为目的的。因此,洞经会无论做会、谈经、设法悬像及焚“帛”呈献供养等仪式,均严格按照道教的坛规、道场和演奏程序而进行。(一)洞经谈演的若干事宜纳西人早期的洞经谈演活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洞头丧葬礼俗中的民间道教音乐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2017年 第8期 55-57页
作者:许天鸣温州大学音乐学院 
丧葬礼俗是中华文明在长期发展中积累演变的非常重要的民间习俗,是不同文明和不同地域民众最有辨识度的一种文化活动和社会行为,也是人类文明传承中最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活动。丧葬礼俗传承的稳定性也是特定社会组织、社会关系最生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动态
收藏 引用
《科学24小时》2015年 第12期 20-21页
纳米机器人让我们拥有超级智力你是否想象过,自己能够获得非凡的智力,拥有好似上帝般的智慧?美国资深计算机专家提出,将纳米机器人植入人类大脑,并连接云计算机系统之后,就能实现这一梦想。借助这种模式,我们能以自己的思维和记忆为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贵州畲族粑槽舞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14年 第3期28卷 57-59页
作者:王星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都匀558000 
贵州畲族粑槽舞是稻作民族独特的丧葬巫舞,产生于畲族长期的农业生产劳动中,风格古朴粗犷,体现了畲族的谷神崇拜。粑槽舞是畲族民族情感与民族认同的标识,其狂欢化体现出畲族人积极乐观的生命观和强劲的民族情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