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个人经验"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视图:
排序:
悠悠我吟,深谷弥散——牛敏作品解读
收藏 引用
《中国艺术》2008年 第1期 161-161页
作者:郝立勋 
艺术的情调更多地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传统绘画中的水与墨的交融、色彩与位置的经营,都是为了更好地传递一种情愫,这种情愫是艺术家瞬间的理念审美的闪现,虽然这种闪现是艺术家个人经验的诠释,但是要从虚幻的意念转移到可视的绘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APP的界面研究
收藏 引用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年 第21期 278-278页
作者:何晓庆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使用的越来越广泛,同时,手机的性能也越来越智能化。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一种特殊的人群,和我们一样,使用着智能手机一老年人。现如今,我国人口基数不断增长,老龄化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随着年龄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漂流中的航标设定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1999年 第11期 17-17页
作者:管怀宾日本 
来日本6.一直是漂流的感觉,原来作为航标的东西一度消失了,伴随着漂流又有了新的航标,所以设定是人为的亦是暂时的.日本跟中国一样,就当代艺术而言,亦是一个非中心的边缘国家,尽管东京每天都有来自欧美的各种展览,但日本的艺术无法与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丰巳的创作路径探寻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16年 第9期29卷 227-页
作者:何琪上海大学上海200444 
中国当代艺术自2000年以来发展迅猛,尤其是新兴的80后、90后艺术家,走出了自己特有的道路,但是同时也伴随出现了许多流于表面、不明其里的作品。本文借由对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丰巳的艺术创作路径观察,从其创作源头、创作结构、思维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沉淀的艺术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4年 第32期 169-169页
作者:乔宜男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画学会 西安青年美术家协会 
有人说西洋绘画是青年人的艺术,其艺术积累较多依据个人经验,画家个体的生命体验在创作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个性的思想情感左右着作品的整体基调。所以西洋绘画展现的更多是青年人的激情,它是以青春为原料的艺术。而中国画展现了更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图游戏:变化动力”国际视觉艺术暨建筑项目展
收藏 引用
《收藏.拍卖》2008年 第7期 16-16页
“地图游戏:变化动力”是一个国际视觉艺术暨建筑项目,传统观念上地图被认为能够为我们提供有关陌生地点的可靠信息,当我们到达新目的地时,地图是我们最可靠的工具。地图带给我们某种程度的独立性,让我们能够探索新地点,成为我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艺术实践中对佛教思想的一点体会
收藏 引用
《心事》2014年 第18期 160-160页
作者:仁青道吉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本文主要论述以佛家思想的核心——“四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漏是苦”、“诸法无我”、“寂静涅椠”在生活中、艺术创作中的一些感想和启发个人经验为例,试图找寻以佛家思想为根基的艺术创作与实践的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舞蹈音乐的心理效应
收藏 引用
《广东艺术》2006年 第4期 76-76页
作者:罗慧琦 
舞蹈音乐从场景氛围的描写、情节的陈述、角色的塑造等方面对舞者以及受众给予以情绪上的感染和感官上的刺激,从而达到舞蹈音乐形象的创作。而舞者或受众的这种心理体验是以人们对音乐音响的联觉规律所决定的。“联觉”在心理学中被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无形文化的挖掘与共享——评《民间工艺文化生态调查与研究》丛书
收藏 引用
《设计艺术》2005年 第3期 21-21页
作者: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对于文化形态的描述,通常包括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有形的文化多以显性的方式存在于日常活动、流程和规范中;而无形的文化则多以隐性的方式作用于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中.无形的文化是指那些隐含的个人经验、技能、诀窍和手艺,它广泛存在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65
收藏 引用
《少儿美术》2010年 第5期 33-33页
作者:李凌 
与家长交流,家长提了这么一个问题:李老师,你说过成人不经过学习是看不懂儿童画的。按说成人思维比较成熟,看问题科学、客观,深刻。美术又是视觉艺术,一目了然,看得清清楚楚,为什么就看不懂简单幼稚的儿童画呢?答:看不懂儿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