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个人遭遇"
2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个人遭遇
收藏 引用
《收藏.拍卖》2014年 第2期 121-121页
与意大利的威尼斯艺术学院画廊和马尔凯国家美术馆共同合作,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Plero della Francesca)的回顾展,主要展示大师的宗教祈祷作品,这也是首次聚焦弗朗西斯卡为私人描绘祈祷题材的作品。展览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个人经历到跨国主张:约翰·布尔曼的梦想与现实的电影实践(1986—2016)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7年 第4期 69-75页
作者:邓筱溪 赵淼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研究实习员100029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2014级硕士研究生100088 
约翰·布尔曼曾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转述了母亲对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描述:他出生在暴风雪的一天。父亲艰难地走路去找接生婆,但是等他们步履维艰挣扎着回来的时候,他的头已经探出来观瞧这个世界。最初的故事包含了母亲种种欢愉心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录片:美学、伦理与作者性——杜海滨访谈
收藏 引用
《媒介批评》2022年 第2期 213-224页
作者:黎小锋 杜海滨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一、美学“转型”如何发生黎小锋(以下简称黎):多年后,我还记得你的纪录片《铁路沿线》里那些被燃烧的垃圾熏黑的流浪孩子的面孔,还记得在影片结尾,那个男孩坐在铁轨枕木上,讲他的家庭变故与个人遭遇,一辆火车经过,发出持续而刺耳的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站在生命尽头,平视草根人生——电影《人生大事》赏评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22年 第6期 133-136页
作者:黄海碧不详 
既没有对艰辛生活的美化,也不见抱怨个人遭遇的现实磨难,只有平视生活由善爱烘焙出温暖——电影《人生大事》从一个巷陌殡葬师“事了拂衣去”的生活日常中,发现和捕捉人称三哥的莫三妹内心世界的细腻与丰富,并以紧凑流畅而又不失幽默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个大写的“人”——评眉户剧《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89年 第3期10卷 68-70页
作者:赵晓东 
一部电影的成功,可能成为一堵屏障,使这一题材成了电影的专利,其他文艺形式一概望而却步;也可能成为一块基石,使其他文艺形式在电影成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更上层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素描的造型与意象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4年 第9期 28-30页
作者:朱兵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现代素描在造型与意象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对形体、空间的客观分析与精确再现,而应抛弃物体的原有概念与艺术史的规范,以观看、造型、意象为切入点,不带任何偏见地认识、理解物体。探索心灵与外在现象的默契,寻找个体在现象世界中的表述方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蒜的最高境界是像水仙那样活着。”——杨文萍与她的艺术
收藏 引用
《现代青年》2014年 第9期 84-91页
作者:王瑞芸 
杨文萍简历生于云南弥勒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昆明个展2008"雀神怪鸟"_杨文萍油画个展2013"荷.色"_杨文萍油画作品展(北京798雨画廊)(北京善美当代艺术画廊)很多年前,我在美国华盛顿国立美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没有理论批判的批评是失语的批评
收藏 引用
《当代美术家》2009年 第4期 64-67页
作者:朱小禾不详 
社会学式的艺术批评的失语社会学式的艺术批评同时具有正确性和致命的缺陷,正确性是从历史,社会语境,个人经验和个人遭遇出发来评论艺术状况;致命的缺陷是,放弃了对艺术的纯粹性的要求,放弃了对批评自身的抽象论证和理论批判的要求。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磊落坚韧传画梅 心净情浓寄写菊——李味青的人格美学与艺术风格刍议
收藏 引用
《明日风尚》2015年 第16期 84-89页
作者:郭晓川 
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在他写的《飞蛾赋》中,赞扬了飞蛾扑火的精神。他写道:"凌焦烟之浮景,赴熙焰之明光。拔身幽草下,毕命在此堂。本轻死以邀得,虽糜烂其何伤。"将飞蛾奋不顾身追求光明的无畏精神凸显出来。与之对应,鲍照将蝙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舒其愤——司马迁美学思想的本质特征
收藏 引用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 第3期 37-38,73页
作者:杨迪芳 
本文认为“舒其愤”说是司马迁对自身艺术创作实践和审美观的集中概括,也涉及到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和生命等艺术美学的重要命题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