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中国人物画"
855 条 记 录,以下是831-840 订阅
视图:
排序:
笔墨进程——浙江中青年人物画家探索展
收藏 引用
《艺术生活》2001年 第6期 52-52页
作者:吴山明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历史的巨变,迫使中国各门类种必须进行自身的大变革以适应时势的发展。而中国人物画处于这种变革前沿,当时的家们必须尽快地提高其直接表现生活的能力,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浙江的中国人物画改革,开始于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速写研究
收藏 引用
《现代装饰(理论)》2015年 第1期 200-页
作者:闫晓丹新疆师范大学 
长期速写能提高我们的观察、概括对象的能力,训练我们对于对象的塑造、默写记忆和想象能力。中国与速写有深深的渊源,但是现在很多国者不重视速写,以相机等拍摄机械来代替速写。这样只在技法上追求在造型上不下苦工的做法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文江
收藏 引用
《寻根》2006年 第2期 F0002-F0002页
张文江 1954年7月生于郑州,河南安阳市人。现任中国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美协中国人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副秘书长、河南省国家协会副秘书长。河南省书院特聘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无止境——记部队青年家狄少英
收藏 引用
《今日山西》1997年 第3期 45-45页
作者:王拉英 
去夏,“全国名人展”在山西太原举行。狄少英,这位年轻的军人家,以其风清新、独特赢得了观赏者的好评。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他。 狄少英,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实、平易、和善。走进他的廊工作间,迎面是一幅牡丹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的创作之路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11年 第7期 81-81页
作者:季新民渭南师范学院艺术系 
近年来,陕西一批老国家继承了长安派的遗风,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努力探索中国人物画创作和发展的新路子,给新时期坛增添了生机,刘文西、王有政便是其中引人注目的著名人物画家。他们走遍了陕北高原的每个乡镇村落,每一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代人物中线条与精神的表现
收藏 引用
《艺术时尚(下旬刊)》2014年 第6期 19-19页
作者:张伟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河南 新乡453000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唐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家,他们的风和绘理论对后世中国人物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盛唐时期比较著名的几个家为例,研究唐代人物画的表现风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贵州的“纸”有什么特别之处?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24年 第2期 174-174页
1941年底,日军攻陷中国香港,家叶浅予与客居中国香港的大量文化人士一样,纷纷撤回内地,并于1942年10月达到贵阳。在贵阳,叶浅予把创作中心逐渐从漫、速写转向中国人物画。在贵州,叶浅予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绘题材,还尝试用略带棉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封面家:夏亮熹
收藏 引用
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 第10期 I0001-I0001页
夏亮熹,1941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成都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艺术院东坡书研究院院长,深圳市韩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四川省美协中国人物画艺委会特邀委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白描琐谈
收藏 引用
中国2014年 第5期 80-80页
作者:范曾中国艺术研究院 
我从蒋兆和先生学艺二十年,对他在中国人物画造型基础上苦心孤诣的探索,以及在教学上的认真严肃是深有体会的。二十年前,当时我们都是一群少年,有的刚从美院附中毕业,那铅笔西洋素描是训练有素的,为了使同学们在观察对象和表现对象上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西人物的比较——从《簪花仕女图》和《舞台上的舞女》谈起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10年 第8期 45-45页
作者:薛国聪中央美术学院 
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的盛行,我们经常会通过网络、电视、杂志等各种渠道欣赏到一些中国水墨人物画和西方油彩人物画,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创作和西方人的创作在面上的人物形象其区别是非常明显的。中国人物画多采用的色彩为纯色,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