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中国学术史"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甲骨文发现与近代甲骨文书法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9年 第23期 188-191页
作者:刘绍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有甲骨文、敦煌遗书、西北汉晋简牍这几项影响中国学术史的新发现。甲骨文发现不久,就与另外一门古老的艺术—书法结合起来,甲骨文的发现为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创作元素,而甲骨文书法的流行,又对甲骨文的传播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历的美术——试论鲁迅的“图像证”观念及其实践
收藏 引用
《鲁迅研究月刊》2014年 第9期 87-93,65页
作者:沈伟棠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310007 
学者陈平原在《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一文中说:“相对于同时代的大学问家如王国维等,鲁迅对学术的‘忠诚’显然不够。……但其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的贡献仍然不可低估。这不仅是指其唯一完整的著述《中国小说略》乃‘中国文艺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撷择切当 体大思精--读《桂馥与〈说文解字义证〉》
收藏 引用
《东岳论丛》2016年 第1期37卷 191-192页
作者:冯春田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桂馥是清代著名学者,著有《说文解字义证》五十卷(以下简称《说文义证》),被誉为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因《说文义证》卷帙浩繁、流布不广,所以学界对桂馥《说文义证》及其文字训诂著述等的研究都比较薄弱。除《说文》与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国的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07年 第4期 66-68页
作者:孙绍谊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研究员美国南加州大学200072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跨国文化交往的增多,让我们有机会直接或间接地体会到中外学者在从事知识生产活动方面的异同。撇开分析问题、切入角度、关注兴趣和观点上的差异不谈,在行文规范、遣词造句以及引文注释等方面,中外学术圈的指导原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朱光潜的美育思想及其对语文审美教育的启示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14年 第7期 25-26页
作者:李儒大湖北黄石二中 
中国学术史上,朱光潜是以美学家的身份出现的。纵观他的美学体系,有两大命题支撑他的理论体系,这就是“人生艺术化”和“艺术人生化”。在这里,我们仅谈他的美育思想,故重在他“人生艺术化”的美育核心理念。他是这样阐释“人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思··诗——访夏中义先生
收藏 引用
《现代中文学刊》1996年 第2期 12-16页
作者:夏中义 黄晓莺 
提到夏先生,我首先想到的是《艺术链》(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尽管七十年代末以来,文艺思潮汹涌激荡,可在大学课堂,师生们除了以群、蔡仪两本教材依旧别无选择,真是无奈。在这背景下,1988年底我读到《艺术链》,可想而知是多么惊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美学中的幻境说
收藏 引用
《新华文摘》2010年 第21期 163-164页
汤凌云在《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撰文指出,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意境的话题被不断地提起,又被反复地阐解,无限地演绎。但是,作为意境中的一类,幻境的研究似乎并没有取得特别的成果。可以说,幻境说是中国美学中一重要却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活动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5年 第12期 38-38页
“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文化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2015年10月16日至17日在南京大学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与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研讨会以“中国的意大利文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向读者推荐十部曾引我窥见门径的书
收藏 引用
中国图书评论》1991年 第1期14卷 21-21页
作者:舒芜<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这十部书都是学术名著,并非浅近的入门书;而且我不敢说什么入门,自问一无所专,哪一个门也未入去。我只是确实从这十本书,窥见中国学术和文学的门径,以及欧洲艺术和文学的初步知识。尽管我自己始终止于站在门外窥望而已,但我相信比我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坛当吹批评风
收藏 引用
《四川党1997年 第1期 59-59页
学坛当吹批评风学者应甘于寂寞,但学坛却要的是“热闹”。谁愿看到自己通宵达旦、经年累月地劳作,在辛勤耕耘、著书立说以后却默无声息,没有争鸣也没有批评。“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是何等凄凉的景象。批评之于学术,不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