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中国当代美学"
5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当代美学的“非美学”担当及其原因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12年 第3期 41-43页
作者:李跃红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当代美学曾引发美学史上鲜有的广泛兴趣与热潮。此非由于单纯艺术与美学原因,其中包含丰富的思想史内容。这也使中国当代思想某些阶段带有"美学"色彩。中国当代美学的"非美学"担当,既有现实特征、需要及个人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问题与反思:从分析美学中国当代美学的学术生产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20年 第3期 83-90页
作者:章辉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哲学家就开始关注和讨论美、崇高、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审美现象。1735年,德国学者鲍姆嘉通正式给"美学"命名。启蒙运动给美学领域带来三大趋势:一是艺术的哲学研究开始独立于艺术批评、艺术教育和艺术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当代美学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 第2期31卷 35-40页
作者:张玉能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作为参照系,审视中国当代美学的建设和发展,必然的结论就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既不能象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样,以艺术生产论否定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又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把马克思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实关怀与问题意识: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出路
收藏 引用
《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 第1期 46-52页
作者:王汶成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现代性追求、西方理论的影响、全球化浪潮、艺术审美实践的现实发展是决定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进程的四大动因或四大向力,中国当代美学正是在这四大向力的牵制和撕扯中走过了它近30年的历程,并形成了当今复杂多变的多元并立的格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口述史视野中的中国当代美学论争——“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课题主旨报告及资料分析(上)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5年 第4期31卷 140-148页
作者:李世涛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北京100029 
口述史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式,"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课题就是尝试运用这种方法研究中国当代美学的尝试。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美学论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澄清是非,又增进了共识。课题以当代美学参与者集中关注的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中国当代美学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问题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2016年 第12期 91-96页
作者:张弓 张玉能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当代美学经过新中国成立以后的60多年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当代美学经过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1950—1960年代的确立期,1970—1980年代的拨乱反正期,1990年代至今的多元共存期。现在要进一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口述史视野中的中国当代美学学科建设——“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课题主旨报告及资料分析(下)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6年 第4期32卷 111-122,187页
作者:李世涛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北京100029 
美学学科建设是中国当代美学史的重要内容,"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课题从口述史的角度介入中国当代美学的学科建设,课题把访谈获得的资料和其他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围绕美学原理类教材、中国古代美学史著述、西方美学研究、美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纲纪与中国当代美学——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
收藏 引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1期33卷 144-147页
作者:张玉能玉林师范学院广西玉林537000 
刘纲纪是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美学体系。刘纲纪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为基础,以实践的自由为核心,以全面能动的反映论为主体性论纲,结合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实践体验的实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当代美学研究大势鸟瞰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22年 第3期 34-41页
作者:祁志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 上海市美学学会 
中国当代美学文选2022》属于“‘恒源祥’美学文选系列丛书”创刊号。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是文化兴企、有着近百年历史积淀的著名民族品牌。第三代掌门人陈忠伟先生在繁忙的经营活动之余不懈读书充电。因为读过我的《中国美学全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纲纪与中国当代美学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2013年 第11期 77-80页
作者:张玉能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刘纲纪是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美学体系。刘纲纪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为基础,以实践的自由为核心,以全面能动的反映论为主体性论纲,结合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实践的体验的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