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中国旅行剧团"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旅行剧团的经营管理策略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04年 第4期 41-49页
作者:徐珺上海戏剧学院 
唐槐秋创办的中国旅行剧团中国话剧史上第一个"自觉地",以实现现代戏剧"职业化"为目标,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话剧舞台产生巨大影响的职业剧团。本文从戏剧管理策略的角度对中国旅行剧团进行个案分析,概述唐槐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演剧职业化运动下的唐槐秋导演艺术
收藏 引用
《上海文化》2023年 第8期 108-115页
作者:张晓欧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 
中国旅行剧团(以下简称“中旅”)的创办者唐槐秋是现代话剧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话剧职业化运动所做的贡献近年已经为研究者所重视,其在导演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却长期为人忽视,称他为“导演史上的失踪者”并不过分。从1933年至1947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孤松剧团公演《雷雨》与1935年的天津剧坛
收藏 引用
《艺术学研究》2022年 第5期 119-132页
作者:杨华丽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孤松剧团于1935年8月17至18日举行的《雷雨》公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视为国内最早的《雷雨》演出,但其实这一活动发生于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济南女子师范学校的六一剧社以及日本留学生公演《雷雨》之后,在时间上位居第四。中国旅行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首叙事诗的当代深描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评论》2022年 第1期 41-42页
作者:翟月琴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 
1935年,《雷雨》发表近一年,没有引起批评界的注意,直到在东京首演后,才真正走向公众的视野。1936年,中国旅行剧团在上海连演三个月《雷雨》,座无虚席,轰动性可想而知。茅盾称那一年是"当年海上惊雷雨"。自演出后,评论界对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忆我师紫贵先生早期的从艺经历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1年 第4期12卷 54-59页
作者:赵雅枫 
我自8岁拜师入李紫贵先生门下学艺,至今已有60年了。由于我长期和先生在一起生活,特别是在早期的学艺和演艺生活中,几乎总是和先生在一起,因此对先生早期所处的艺术环境与艺术经历有较多的了解,这里我想就此做些介绍并谈一些看法。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曹禺戏剧的“雅俗共赏”与长久艺术生命力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1年 第1期 29-32页
作者:左莱 
曹禺的杰出剧作作为戏剧文学,大家公认是创造了一座高峰。而曹禺剧作的演出,长期盛演不衰,在中国现代话剧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成为曹禺戏剧的一个特点。这里,有着曹禺的自觉追求。早在1936年,曹禺在创作了《雷雨》、《日出》之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石蕴玉而山辉 水怀珠而川媚——追忆著名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赵慧深老师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1994年 第3期 20-22页
作者:路彤 
1967年12月4日,正当林彪、“四人帮”肆虐横行,大施淫威之际,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赵慧深同志遭受追害,在北京离世,一颗璀灿的明星殒落了!据闻:一周前她将微薄的积蓄,交给陪伴她多年的保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雷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年 第6期 94-97页
作者:靳书刚中央民族大学 许昌学院 
曹禺剧作《雷雨》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真正成熟。"从《雷雨》开始,话剧在广大的社会中,才成为引人入胜的戏剧,它为话剧树立了里程碑"。1据不完全统计,新时期以来,评论、研究《雷雨》的文章多达上千篇,2对一个作家的单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铁肩担道义 直笔补春秋——周大风访谈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 第S1期3卷 101-123页
作者:鲍志成 吕若禾 李琳 应丹 
记者:今天来您的家里,感到很意外,您这么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家里是这么的简朴。我觉得最起眼的是您身后这架钢琴,它大概有多少年历史了?周大风:150多年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话剧社团从“爱美”走向职业化的历史动因与文化逻辑——以上海剧艺社为中心的考察
收藏 引用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5年 第1期 65-74页
作者:穆海亮河南大学文学院 
就完整意义上的话剧艺术而言,其创作方式的集体性特征决定了其创作"单位"并非作为个体的戏剧家,而是融编剧、导演、演员、舞台工作者、演出事务管理者等众多艺术力量于一体的创作集体。这个集体在话剧发展史上就是以社团的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