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中国现代作家"
6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现代作家童年经验艺术世界的意义生成
收藏 引用
《齐鲁学刊》2012年 第4期 148-151页
作者:翟瑞青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和他们的童年生活经验联系极为密切。对于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作家而言,社会的动荡、家庭的变故、民族的衰败,以及父母印象、故乡记忆等作为作家的童年生活体验形成一种潜意识,渗透在作品的深层结构中,凝结成为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整体把握的运思方式——中国现代作家艺术思维片论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年 第2期 303-304页
作者:龙泉明 
文章认为:从整体上把握社会生活,表现时代的总体面貌,是现代作家思维上的一个自觉追求。他们自从有了从整体上把握生活的宏大的艺术气魄后,就自觉地从西欧的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大作家那里吸取艺术的养分,以扩大文学的境界。他们都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经验与理性的涵化整合模式——中国现代作家艺术思维片论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 第2期 140-151页
作者:龙泉明 
在认知心理的两种因素——感性和理性之间,一般来说,中国现代作家是强调二者的对立统一的。因为在他们看来,文学不仅描述一些自己所直接经历和见闻的东西,它更应该表达自己心里酝酿过思考过的东西;文学不能仅重视生活和自然的常态,而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会生活——文学生成的逻辑起点——中国现代作家艺术思维片论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1991年 第6期 49-53页
作者:龙泉明武汉大学中文系 
在科学思想和理性氛围的熏陶下,中国现代作家把客观地认识和把握世界作为思维的终极目标。他们都倾向于把文学看作是“人学”,即以社会和人为客观研究对象的学问,这就必然以客观社会生活作为文学生成的逻辑起点。这种观念的形成自然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梦”与中国现代作家的艺术探索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 第1期 46-51,17页
作者:吴晓东北京大学 
“梦”的范畴并不仅仅为象征主义者所独钟,但它在象征主义诗学中却具有特殊的地位.首先,从超验本体论出发,象征主义者追求对“不可知”(Inconnaissable)的事物的领悟与把握,试图以“通灵”的想象力沟通与神秘世界之间的感应,他们笔下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归与再创──论中国现代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家》1994年 第6期9卷 92-96页
作者:闫延文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回归与再创──论中国现代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闫延文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曾以天才的睿智,将古希腊艺术比作个体人生的童年.她指出:虽然“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但是,儿童的天真不使他感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理想主义的个体求索与集体想象——中国现代作家两种理想类型比较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2016年 第6期 4-15页
作者:李运抟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诺贝尔遗嘱强调文学奖应授予有“理想主义”倾向的优秀作品。优秀当然指综合情况,如首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诗人苏利一普吕多姆,获奖评语就是“由于他的诗作乃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与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结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现代作家人物数据库建设初探
收藏 引用
《文教资料》2021年 第7期 9-11页
作者:闫艺康山东华宇工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山东德州253034 
自五四运动始,新的文化思潮涌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面临新文化的洗礼。中国文学在社会性的历史变革中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形成具有时代性的新文学,即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具有跨时代的历史意义。中国现代作家中国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评魏韶华、韩相德《中国现代作家研究在韩国》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 第6期 210-212页
作者:王金胜青岛大学文学院266071 
中国现代作家研究在韩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是第一本系统爬梳、阐释中国现代作家在韩国的研究状况的专书,也是中韩学者合作、致力于两国文学比较研究的学术力作。全书以九章的篇幅集中研讨了茅盾、巴金、丁玲、林语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现代作家1980年代文学活动述论
收藏 引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 第3期 27-34页
作者:徐洪军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1980年代,一大批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重新焕发青春,积极参与文学活动,推动了“问题”作家作品的平反,领导了1980年代的各级文学机构、文学期刊和文学评奖,创作了《随想录》《归来的歌》《杜晚香》《洗礼》《干校六记》等著名作品,重版了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