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中国画学研究会"
4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周肇祥与中国画学研究会
收藏 引用
《收藏家》1994年 第3期 21-23页
作者:史树青 
周肇祥与中国研究会史树青近代著名文化艺术刊物《艺林旬刊》《艺林月刊》将由天津市古籍书店影印出版。二书论述近百年文物古迹、书画金石掌故颇丰,于当今艺术史研究者及广大收藏者之研究参考大有裨益。出版者特请本刊主编史树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时代狂飙袭来后的坚守——中国画学研究会和“衡派”文化保守主义理念比较
收藏 引用
《江苏师范大报(哲版)》2017年 第6期43卷 78-85页
作者:周牧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中国画学研究会衡派都是"五四"后期诞生的保守主义文化社团。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一个世纪之后,回首当初他们卷入的文化艺术之争,至今仍有意义:"五四"时期文化文艺的交流和论争,是当时中国转型大背景下的必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站在历史的转角处——从中国画学研究会到湖社画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2017年 第3期 8-23页
作者:吕鹏北京教育学院 
20世纪民国初年,在北京地区传统画派阵营当中先后形成两个以'精研古法,博择新知','保存固有之国粹,发扬艺术之特长','沟通世界美术'为宗旨的传统派绘画团体——中国画学研究会与湖社画,这是中国画从传统形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桑榆虽晚艺更精——略谈陈志农的山水画
收藏 引用
《美术》1993年 第11期 13-16,23-24页
作者:梁济海 
陈志农是一位蒙古族的艺术家。他那高大的身骨和纯朴正直的性格,犹有北方民族的气质。在他的山水画的作品中,偶尔也用蒙古人的纪年习惯,如在他的一幅画有松树的作品里,题的是“狗儿年试纸”的新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津画派”研究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07年 第2期 30-32,41-46页
作者:赵权利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本文针对20世纪以来北京和天津地区的绘画发展现状,就“京津画派”这一画史概念加以取义并阐释。文章认为,一个地域性绘画流派之所以成立,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相对的地域限定;二是相对明确的画主张或相对一致的创作风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古为今——王振德忆花鸟画家张其翼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4年 第4期 109-115页
作者:张天漫 王振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天津美术学院 
张其翼(1915—1968),字君振,号鸿飞楼主。1915年3月29日出生于北京。曾祖父张德彝为中国最早的外交官、光绪皇帝的英文老师。父亲张祖汉,字宗景,京城中医。张其翼,11岁起师从李剑伯、金城习花鸟画。16岁加入了北京湖社画中国画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城与北京画坛
收藏 引用
《美术》2005年 第7期 70-73页
作者:云雪梅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金城对20世纪前期的北京画坛,曾经产生重要影响,在1926年去世前的10余年,他倡议并参与筹办古物陈列所,发起组织中国画学研究会,以其组织活动与画主张造的影响,被称为北京画坛的“广大教主”;在他去世后的20年间,中国画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雪涛北平艺事考(1922-1949)
收藏 引用
《美术》2022年 第3期 94-101页
作者:吴爽中国国家博物馆 
王雪涛在北京画坛的艺事始于1922年5月考入北平艺专,王梦白与齐白石是他求期间最重要的两位师者。1926年他从北平艺专毕业,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供职于多所公私立美术院校和中,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参与北京画坛精英圈的雅集展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湖社画的美术教育思想——以《湖社月刊》为中心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15年 第7期 93-96页
作者:孙洪广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 
一、美术教育思想的源由湖社画是由金城之子金开藩以及金城的众多弟子组建而成的。金城是民国初年北京传统画坛的一位美术活动家、画家以及美术教育家,曾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金城死后,其子金开藩脱离中国画学研究会,于1927年1月15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初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转型初探
收藏 引用
《北京印刷报》2018年 第11期26卷 71-74页
作者:郑艳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州350002 
20世纪初期的前三十年,中国美术教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从师徒传授式的非校教育向美术院校教育为主转变;引进西方教制度,将写实主义绘画和院式素描训练作为主要教内容;注意西方美术教育的借鉴价值,并开始建立中西融合的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