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中得心源"
18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家》1996年 第4期11卷 107-108页
作者:肖舜之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 
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试论郑板桥绘画艺术的借鉴与创新肖舜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做山东潍县知县的时侯,送给某巡抚一幅竹画上的题诗。这首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国古典艺术生命的生成观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 第3期 71-77页
作者:朱志荣 
唐代著名画家毕宏,一日见张璪作画,惊异、赞叹不已,更以其用秃笔、或以手涂摸绢素为怪,因问张璪所师。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为之绝倒,从此搁笔不画。事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璪所言,一语道破天机。画道画技,自有区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论国画“托物喻意”手法的运用
收藏 引用
《作家》2013年 第04X期 237-238页
作者:解艳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创作有依托,情才有所寄",托物喻意"便是一种借物寄情、言志的最佳写照。在当下,绘画已与现代艺术潮流紧密地结合,创作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探究国古代画家为"意"的充分表达而从物象的选择到色彩的表现、构图的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彭世强画长城
收藏 引用
《美术》1999年 第5期 22-23,50-52页
作者:中国美协分党组 
彭世强作为国文联出版社的一名美术副编审,在多年的业余美术创作始终以自己了解和熟悉的生活为内容。民居、长城是他多年的创作主题。画长城的画家不乏其人,但由写生入手,以文化的角度审视,从历史的痕迹上切入,在画面上给人以世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王剑兰其人其画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12年 第11期 124-125页
作者:关荣玉黑龙江省文联 
国传统画论里有一句不朽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解读王剑兰的国山水画创作之路,正是伊春小兴安岭莽莽苍苍的大山林,成了她不尽的创作泉,大山林启动了她真挚的情感与兴趣,给了她不尽的思索与感悟,成就了她独具特色的山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读马忠民的油画艺术有感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5年 第1期 14-15页
作者:薛文峰内蒙古农业大学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 
清明朋友相约一起踏青非常惬意,不久后邮箱又收到马忠民老师发来的近期油画风景写生作品,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沏一杯清茶,静静欣赏品味马忠民的油画艺术颇有新鲜感。看他的油画新作,使我不由想到唐代画家张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收藏 引用
《工业设计》2017年 第2期 140-141页
作者:侯妍文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抚顺113122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国画学史上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出自唐代山水画家张璪。国传统文化对于自然的关照尤为显著,这一理论意为艺术家在艺术创作应该注重客观世界,以自然万物为师,进而触发审美理想,获的感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产品造型设计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上海包装》2024年 第8期 68-70页
作者:崔淑玥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2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艺术家在创作过程应以外在的自然世界为灵感来,并结合内情感与思想进行创作。梳理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研究现状和在产品造型设计领域的研究现状,揭示了其在产品设计理念、实践应用及创新方面的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关于国艺术意境形成的探讨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10年 第3期 12-13页
作者:姜春媛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管理系 
意境,是国艺术所追求的一种精神体现,是我国古典文论画论总结出来的最为完善、最具理论系统的美学范畴。正是在这种美学思想统摄下,才使华夏艺术精神从纷纭复杂的世界艺术体系和美学体系脱颖而出,打上了深刻的民族烙印。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陶瓷茶具仿生设计的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陶瓷》2023年 第9期 59-61页
作者:牟晓颖郑州轻工业大学郑州450002 
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能力也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人生,回归自然。茶具作为生活艺术的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笔者分别从仿生设计方法的造型仿生、色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