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中文世界"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美学”译名再考:花之安与西方美学概念在华早期传播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4年 第10期 5-16页
作者:黄兴涛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笔者之前的文章认为花之安在1875年《教化议》初版时创用“美学”一词,系有失校验之判,诚属有误。十余年来,随着海外刊本的发现,已有学者多次指出。但进而否定花之安乃中文世界“美学”一词和概念的创用者,亦是错误之论。熟悉西方美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纽约大学国际批评理论中心“苏童作品研讨工作坊”之《黄雀记》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21年 第1期 24-40页
作者:张旭东 苏童 廖世奇 周聪 贺嘉钰(整理)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东亚系、国际批评理论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 纽约大学东亚系 
张旭东:苏童短篇小说的光芒太耀眼,所以他的长篇小说可能受到了一点遮蔽。海外阅读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也有一个时间差,《黄雀记》对大家来说可能是很新的作品,但在中文世界已经出版六年了。我们请苏童先介绍写作《黄雀记》的一些背景,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噩梦、速度与调和--林风眠绘画的个体现代性艺术哲学(上)
收藏 引用
《油画艺术》2020年 第3期 61-66页
作者:初枢昊《美术研究》 
林风眠在《一九三五年的世界艺术》刊载的译文《回到主题上来》中,有一句话:“一个画家带他的主题到这世上来的。”1对于20世纪的中国绘画,林风眠带来的“主题”,是求新求变的现代性创造。作为理论概念的“现代性”(modernity),李欧梵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百年前喜仁龙笔下的古都:《北京的城墙与城门》译者评介
收藏 引用
《北京规划建设》2023年 第3期 186-191页
作者:邓可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笔者有幸担任了The Walls and Gates of Peking(译作《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翻译工作。此书英文版于距今百年前的1922年至1924年完成,并在英国伦敦出版,全书共约13万字,作者是奥斯伍尔德·喜仁龙(Osvald Sirén)。该书在对北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情书茶缘
收藏 引用
《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 第15期 134-135页
晚明那帮文艺大咖们《南华录》,一本关于晚明南方那些文艺大咖们生活的书,作者赵柏田。看看书中都写了哪些文艺大咖。万历年间,被称为时光收藏者的大藏家项元汴,比项早些时候弘治、正德年间,有帝国首席藏家的安国,以及项最大的敌手王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专题:视觉艺术与文化洲际流动
收藏 引用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24年 第2期 12-12页
作者:罗易扉上海师范大学 
人类的生命历史是关于人类行走的历史,人类的思想历史是关于文化旅行的历史。思想常常以一种静默的方式开启旅行。《M.E.罗樾(1903-1988):慕尼黑与中国艺术史原理》一文,原文为希尔先生的德文经典,后经艾略特先生译为英文,现又经杨振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