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主体功能区"
157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青岛市西海岸新主体功能区细化思路与实践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21年 第S2期37卷 24-30页
作者:王太亮 王鹏 闫晓含 张善学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海岸分院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宏观层面的战略性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优化空间总体格局、引导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同时主体功能区规划需要借助国土空间规划落地实施。文章通过梳理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概念及存在的问题,制定主体功能区的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主体功能区实施评估
收藏 引用
《规划师》2019年 第S2期35卷 23-28页
作者:刘和涛 田玲玲 章小慧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规划设计三院 华中师范大学 
主体功能区监测是对主体功能区发展的行为、特征、趋势等进行监视和测量,涉及国土、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和政策等各个方面,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掌握其运行状态、评估实施效果和效益.文章以湖北省重点开发域的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推动我国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收藏 引用
《财会研究》2008年 第1期 7-17页
作者:贾康 马衍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本文在对政府财税政策推动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试图较为全面而系统地提出我国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总体思路、政策机制和配套设计。国家"十一五"规划所提出的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思路,对于我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功能调整与均衡域构建--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的视角
收藏 引用
《城市问题》2010年 第5期 14-17页
作者:张建新 霍小平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长安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从对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城市功能作用的认识出发,以均衡空间的构建为目标,对城市功能的调整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应推动城市由部门专业化向功能专业化转型,强化城市的"源"功能,避免"孤立发展",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践与政策应对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 第3期35卷 162-165页
作者:王铁 寇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主体功能区的构建顺应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潮流,是保持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成果。结合民族地域资源特点和空间差异,贵州省主体功能区主要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三类,其发展主要遵循科学开发理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徽省主体功能区的指标设计
收藏 引用
《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 第5期30卷 208-211页
作者:程克群 王晓辉 方政安徽农业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61 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安徽合肥230036 
我国虽然国土辽阔,但真正可供开发利用、适宜人们居住的空间资源十分有限,各部门、各级政府都制定了许多规划,单就每一个规划看,可能都是合理的,但综合起来并落实到同一个空间就可能出现矛盾,这是目前规划体制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域政策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6期29卷 241-244页
作者:杜黎明四川大学政治学院 
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域开发格局,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大创新。主体功能区划分之后,设计分类指导的域政策就成为主体功能区建设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任务。当前,学术界对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政策研究总体上仍处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兼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 第4期 78-81页
作者:蔡春红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研究员北京100089 
十七大提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是辩证统一关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特别是转移支付制度,要兼顾这两个不同的政策目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天津市主体功能区财政政策研究
收藏 引用
《财会研究》2010年 第2期 13-16页
作者:天津市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樊登义 郑亮 
本文通过分析天津市实际情况和特点,明确了天津市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政策总体思路、政策机制以及配套设计,并提出推动天津市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的相关财政政策建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机制与制度设计——以黑龙江省为例
收藏 引用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年 第7期 7-10页
作者:郝大江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从经济活动的空间维度视角出发,论证了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机制,其实质是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来促使特定域非域性要素与域性要素之间的相互匹配、相互协调。同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技术,构建了要素匹配测度模型,并通过要素匹配与约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