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人的思想感情的表达离不开语言,而语言运用总是在一定时间和地点,与特定的语言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就语言环境(简称语境)对语言运用的制约谈点粗略看法.
摘要:本文探讨了英语有标记英语被动句式的翻译。全文通过大量的实例比较详尽地分析了将英语被动句式翻译成汉语被动句式或被动结构、汉语无主句和汉语主动句各种情况。
摘要:句子的翻译是各种语言文字翻译的基础,虽没有文学、科技作品那样有较高的理论要求和艺术标准,但同样要求译文正确得当,通顺明白。要做到这些,译者必须掌握有关的理论和技巧,既要注意句法结构,又要考虑词汇的运用,这样才能使译出的句子符合语法规则,合乎表达习惯。本文且不谈句子翻译中的语言结构,专就词汇运用而言,就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比如动词,可以说是一切美语句子的中心。其地位至关重要、举足轻重。 笔老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到,由于英语中动词形态变化多端,用法纷繁复杂,在翻译中涉及时、态、式的应用,因而成为学生汉译英练习中的最大障碍。他们对汉语原文及时、态、式看不准、吃不透、摸不清因而在译成英语时,动词该用何种时态,表主动还是表被动,语气怎样判定,感到茫然。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个障碍呢?我觉得关键在于使他们对汉英两种语言在动词时态、语态、语气使用上存在的差异有所了解,才能继而考虑运用。现进行分别讨论:
摘要:夏衍《包身工》一文中,使用"被"字句式多达10处,我认为这种句式的反复运用,决不是一种巧合,实是作者是为表现文章的中心内容而作的精心设计。课文中"被"字句的多处运用有哪些作用呢? 首先,这些"被"字句充分体现了"被"字句的表达功能。在现代汉语中,"被"字句稍加调整大多可换成主动句。应该说这些句子也大多可以用主动句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摘要:题元角色根据是论元与谓词之间关系赋予论元的。文献中常见题元称谓包括施事、受事等(Dowty1991;Croft1991)题元关系反应动词和主目之间的一种关系。本文重点对日汉中几种特殊被动句进行对比分析,即日汉皆有的宾语保留被动句(由双宾语主动句转换得到),和日语的强调受害者受损被动句与汉语中领主属宾句。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