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陈师曾(1876—1923),名衡恪,字师曾,号朽者、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中国近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金石篆刻家、诗人及艺术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先后任江苏南通师范学校、长沙第一师范教员。1913年,入京任教育部编审,又在女子高级师范、北京女子师范、北京高等师范、北京美术学校等兼任教职。居京十年间,一直活跃于当时的艺坛,曾是“宣南画社”的重要成员和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首任导师,后与金城、周肇祥等发起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从事中日书画艺术交流活动。
摘要:陈师曾(1876—1923),名衡恪,字师曾,号朽者、朽道人、槐堂,晚年得唐志石,颜其斋为“安阳石室”“唐石簃”,因仰慕海派巨匠吴昌硕,又有“染仓室”之名,江西义宁(今江西修水)人。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金石篆刻家、诗人及艺术教育家,同时也是民国时期北京艺坛的领军人物。其出身于晚清江西名门,祖父陈宝箴(号右铭),曾官湖南巡抚,是晚清维新派的代表人物。父亲陈三立(号散原),是晚清著名学者、诗人。
摘要:朱德裳诗咏陈师曾朱德裳《三十年见闻录》(岳麓书社,1985年版)一书附录中有《九君咏》诗,其一为《陈衡恪》,其诗并序如下:衡恪字师曾。义宁中丞之孙、散原先生之子也,日本师范生。国变,入京师。汤济武长教育,将畀以司长,辞曰:"不见任命,乃为佳耳。"或问之,曰:"恐伤父心也。"居槐堂,与人无町畦。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