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乌丝栏"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版本与艺术——“乌丝栏”新释
收藏 引用
《美术学报》2024年 第4期 112-118页
作者:黎宇恒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环境设计与社会创新重点实验室” 
乌丝栏”是一种中国古籍的装帧形式,指用于区分古籍每行文字之间的细线,也称线、边准、解行、界行或界格,其载体既有缣帛纸张亦包括石刻,颜色既有黑色亦有红色(朱丝)[1]。余嘉锡先生、马衡先生以及日本学者岛田翰都曾对此题材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下笔便到乌丝栏——姜宝平书法艺术摭谈
收藏 引用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13年 第1期 25-27页
作者:西中文 
我关注宝平已非止一日,也早想写写这个堪称书坛新锐的年轻人.这里有几个原因,一则是宝平学书虽不算早,然而他人极聪明,笔性特别好,一出手便像模像样;二则他非常善学,又极勤奋,近年来可谓竿头日进,每见一次他的作品,都会有新的面貌出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下笔便到乌丝栏——浅说《韭花帖》的审美风格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5年 第8期 35-36页
作者:汪耀民 刘军强石家庄学院美术系 聊城大学艺术学院书法教育专业 
书法在经历了初唐时期的清新流利和中唐的“求规隆法”之后,晚唐书法渐趋没落,由于楷书在盛唐时期形成的森严法度,也使得楷书的发展走向没落。正是这个时期,杨凝式又开始将楷书由法度谨严转向追求意韵,为书法由唐入宋做了进一步的铺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琴指法通解十二则——琴曲《广陵散》相关研究之一
收藏 引用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 第Z2期 15-21页
作者:王德埙 
如何译解现存的古代琴谱文献,是一个相当严肃的学术问题。在乐曲考古学长足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打谱方式已显得捉襟见肘,累遭批评。尤其在处理中古以前的琴谱方面,打谱流弊之多,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拙作《乐曲考古学概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故纸堆里出雅韵——“朱(乌)丝”的发展及艺术魅力
收藏 引用
《书法》2024年 第1期 68-75页
作者:赵磊不详 
“朱丝”“乌丝栏”(后合称为“朱(乌)丝”)作为辅助汉字书写整齐规范的界,可以说自汉字集字成句、汇句成篇之时就已出现,并伴随中国浩瀚文化史一直延续至今。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存在,不仅古人对其着墨甚少,现代人更是不知其为何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写字教学四部曲
收藏 引用
《山东教育》2020年 第14期 30-31页
作者:李学贵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镇中心小学 
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有诗曰:"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诗句在赞美书法家艺术高超的同时,诠释了汉字独有的魅力。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在小学阶段,写字教学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