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乐户"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乐户与宗教音乐的关系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 第2期 72-82页
作者:项阳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本文对宗教音乐中的佛教、道教音乐与乐籍制度的关系从多层面进行探讨 ,以说明这两种形态的音乐在中国的渊源均为宗教名义下的乐工之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魏乐人-乐户制度形成考论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 第3期 90-101页
作者:夏滟洲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 
北魏孝昌年间政府颁发法令,明确了"乐户"的国家存在。文章对乐人存在社会历史现象加以梳理之后,认为传统中就广泛存在的乐人—乐户阶层自此进入国家制度化管理之中,她们户口特殊,身份低贱,无人身自由。但同样由于制度的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堕民与乐户关系考辨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2012年 第2期 126-131页
作者:李成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儿童艺术教育系 
堕民和乐户都是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中最底层的被压迫、被鄙视的社会群体。江南(浙江地区)的堕民和北方(山西、陕西等地区)的乐户,虽相隔千里,但在社会属性、音乐行为(音乐文化特征)等方面,有着较大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缘于乐籍制度,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早期乐户若干问题考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14年 第3期 35-43页
作者:黎国韬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乐户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戏剧文化的重要承载者,考察这一群体的早期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其一,乐户制度的正式出现是在北魏迁邺以后的东魏时期,而不是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的北魏,但北魏的杂户制度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他者的乐户
收藏 引用
《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 第3期 118-120页
作者:张亚辉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乐户》一书是乔健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联合两位山西本地学者共同写成的,其核心内容是对山西上党地区的乐户的研究.两位山西学者,刘贯文是偏向于历史学的,李天生则专业从事戏剧研究。整个调查是由乔先生设计,三位学者共同执行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宋金杂剧遗响,乐户代代传承——关于晋北赛戏的探析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3年 第1期 24-27页
作者:刘文峰 肖宜悦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北京100029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临汾041004 
赛戏,民间简称"赛"或"赛赛",是流布于我国黄河流域的古老剧种,明初已在晋北地区盛行。从赛戏的演出形式、剧目内容以及晋北乐户的特殊身份等不难看出宋金杂剧的遗存痕迹。在戏曲演出日现危机、古老剧种濒临灭绝的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乐户乐籍制度视阈下的中国戏曲形成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18年 第12Z期 161-161,165页
作者:赵光明上海千高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于戏曲形成的考察,近代研究是以对戏曲的定义界定为起点,以对剧本、演出形态的记述,包括戏曲作为综合艺术的各元素为主要考察目标,结合文献学、考古学和艺术学等方法的实践。但是,我们同时非常清楚任何艺术形式的发生、发展、流传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焦作乐户行会组织——“郑王会”初考
收藏 引用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 第1期 62-66页
作者:任方冰河南焦作大学艺术系 
文章依据作者田野调查实录和古文献资料,对焦作市民间乐户信仰郑王及郑王会做了初步考述,认为郑王即明代的科学和艺术巨星朱载堉,探讨了朱载堉的出生日期及郑王会的形成与消亡原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读《乐户与乐艺》感受
收藏 引用
《中华戏曲》2010年 第1期 319-325页
作者:曲润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100029 
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后,我发现没有山西上党地区的"迎神赛社"礼规,颇为不解。从明代到民国时期那么丰富那么重要的手抄卷,竟然没有被列入名录!询问山西老朋友,才知道"迎神赛社"变为"潞安社火"挤进去了。为什么要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良”与“贱”的特殊群体--评张咏春《中国礼乐户研究》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2021年 第20期 154-156页
作者:黄春梅广西艺术学院 
《中国礼乐户研究》为张咏春所著,项阳总主编“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礼乐的一个特殊承载群体——“礼乐户”,是当今首部较为全面研究中国礼乐户专著。张著在承袭业师基础上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