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乐文化"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虞舜乐文化零证
收藏 引用
《史学集刊》2007年 第5期 3-8,31页
作者:许兆昌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中国上古乐文化源远流长。文献中存在较多关于帝舜与的记载,是探讨中国上古乐文化的重要资料。帝舜本人及其父、祖都精于律,种种材料表明,有虞氏在原始社会末期及文明社会早期应长期承担官一职。经过帝舜的改造,源自上古帝喾时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游记》的风格与乐文化的转型
收藏 引用
《运城学院学报》1997年 第2期18卷 10-14,23页
作者:王齐洲湖北大学中文系 
对于《西游记》的艺术风格,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幽默和诙谐”。本文从文化发展史的新视野、新角度出发,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作者认为以《西游记》为代表的具有游戏风格的作品,是明代礼文化乐文化转型期的文学发展趋势,从中反映出乐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南高师音教育的文化人类学整合向度——以“文化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思考
收藏 引用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 第3期29卷 72-74,90页
作者:申波云南艺术学院图书馆云南昆明650101 
现代高师音教育体制严格分科教学的弊端,导致人生生命符号中唱、奏、舞三位一体的血脉关系遭到割裂。云南省地处多民族文化荟萃的""文化之乡,应该把高师音教育作为民族文化意义的传递过程,使云南本土的艺术"经验&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论中国戏曲的本体——兼答安葵先生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1999年 第4期 116-124页
作者:施旭升北京广播学院 
拙作《论中国戏曲的本体——兼评“剧诗”说》(以下简称《论本体》在《戏剧艺术》1997年第2期发表以后,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特别是安葵先生《张庚剧诗说辨析——与施旭升先生商榷》(以下简称《辨析》一文直接针对拙作提出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和传播
收藏 引用
《中国音1993年 第2期 5-7页
作者:杜亚雄 
是一种精神文化事象,是人类为表达思想情感而创造和选择的、以声音为表现媒介和载体的、超越语词功能的一种成系统的行为方式,是一种以声音在时间中展开为形式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讲,音是一种只能在传播中存在的信息,离开了传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没有内涵,如何可?——中国可文化透视
收藏 引用
《广告大观(综合版)》2001年 第9期 23-24页
作者:唐勇菊 
对中国可“不可”原因的分析,已经不是诸如:定位不准,广告不力、口味不行所解释得了的,也不是4Ps,4Cs所能涵盖的。品牌建设与传播的无所建树,民族主义的狭隘与无助,销售渠道的无能为力,从农村市场突破的做法并不奏效,等等,都只是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壮侗语各民族恋俗音乐文化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1997年 第S1期11卷 183-197页
作者:付湘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本体的坚守与文化的偏至——一百年来中国戏曲路向的回溯与反思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2013年 第3期6卷 85-93页
作者:施旭升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4 
本文认为,回顾中国戏曲的百年历程,需要在确认中国戏曲本体的基础上重新把握中国戏曲悠长的传统;需要在传统/现代的二元格局中理解其一系列的新变;还需要对中国戏曲"谱系化生存"的法则有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在此基础上,现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壮侗语各民族恋俗音乐文化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1995年 第4期 90-108页
作者:傅湘仙 
壮侗语各民族恋俗音乐文化考广西/傅湘仙gig壮、布依、傣、侗、水、活佬、毛南、黎等民族,同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①,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共生文化现象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所论述的恋俗音乐文化,就是该族群的共生文化现象。已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籍制度的畸变期考述
收藏 引用
《天津音学院学报》2001年 第4期 35-43,47页
作者:项阳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自北魏肇始的中国籍制度,经历了数朝数代的发展演变,在明代产生了“畸变”,即这些“专业贱民人”本来作为礼制度中的承载者,却成为中国统治集团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其低下的社会地位,使得这一群体经历了此种制度有始以来最残酷、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