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乐籍制度"
35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传统音的“塑型剂”——中国古代乐籍制度与传统音本体特征的保持
收藏 引用
《文化与传播》2014年 第5期3卷 42-47页
作者:欧阳宜文 唐滇滇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传统音在经历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后,仍旧薪尽火传、生生不息,这得益于严格、规范和统一的古代音制度乐籍制度作为传统音的"塑型剂",对传统音本体特征的保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沿时间顺序阐述乐籍制度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社会的女及其音艺术——《花国剧谈》中的女为例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 第5期23卷 55-60页
作者:刘娜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古代社会主要的人群体之一是女,她们色艺兼营、生活悲惨,但其音艺术成就在中国音史上十分辉煌。乐籍制度实施后,女的生活和执业都被制度强化了,这个传统一直影响到乐籍制度解体后的晚清。王韬是晚清时期著名思想家、政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体系的创承与传播机制
收藏 引用
《音研究》2011年 第5期 66-80页
作者:郭威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体系,是“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一个整体”。所谓“体系”,核心概念是指随乐籍制度产生与不断完善而逐渐形成的,由宫廷与各级地方官方组织构成的,以轮值轮训制为核心动力,以国家制度为外部保障的音声技艺创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乐籍制度对中国音文化研究的意义
收藏 引用
《歌海》2012年 第1期 51-53页
作者:秦晓妍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音乐学系 
乐籍制度是北魏时期正式形成,清朝雍正元年正式废除,由官方制定的以"贱民"为主体的专业制度。从项阳《山西户研究》中提出的乐籍制度视角切入,将国家仪式用与当下民间仪式用接通,可以解析乐籍制度之于中国音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注明代王府的音文化
收藏 引用
《音研究》2008年 第2期 40-52页
作者:项阳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在笔者已发表的文论中,曾谈到明代是乐籍制度最为黑暗的时期。就此种观点,近来听到有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存不同认知,认为恰恰相反,明代的乐籍制度是比较宽松的,证据之一就是这一阶段王府之中的女有被收为妾的现象。但笔者认为这是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俗大曲的结构及其形成
收藏 引用
《中国音学》2017年 第4期 48-57页
作者:柏互玖温州大学音乐学院 
唐代大曲有礼大曲与俗大曲之分,礼大曲与国家礼制仪式相须为用,俗大曲在世俗娱场合为用。礼大曲与俗大曲在用功能、承载机构与结构体制等方面均有不同。唐代教坊、梨园等音机构承载的俗大曲,其整体结构由散序、中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释俗交响”之初阶——中国早期佛教音浅识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03年 第5期 76-86页
作者:项阳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100029 
本文对佛教音传入中国之初梵音与华言之矛盾性进行了解析 ,认为汉晋时代的佛教赞呗属于梵音原样传播为主的时期 ,改梵为秦的举措经历了相当长的阶段。中土早期寺庙音至少有三种形式 ,这就是释教中人演唱的梵呗赞偈 ;既面向僧尼也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代民间官戏探微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18年 第2期39卷 37-43页
作者:段飞翔 曹飞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民间官戏作为有清一代所凸显的戏曲文化现象,此演剧形态与宫廷演剧、民间普通演剧,均为构成清代戏曲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彼此之间还存有一定接衍关系。但是以往的研究却很少对其进行系统关照,从而忽略了其在戏曲接受、传播禁止、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朝天子》管窥礼传统的一致性存在
收藏 引用
《中国音2008年 第1期 33-42页
作者:项阳 张咏春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音文化传统在中国数千年的存在与发展,最为要者就是制度的约束下,无论是礼还是俗都有着相当程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通过本体中心特征:律调谱器乃至曲等诸多层面都显现出来。当下存活的传统音文化依然具有整体一致性下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明清戏神信仰看戏曲艺人的社会变迁
收藏 引用
《中国音学》2016年 第4期4卷 14-18,34页
作者:陈文革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明中晚期社会转型及礼环境变迁,导致戏神信仰依赖"建祠"而显现,官方演剧与民间演剧进一步接通。晚明以老郎庙为代表的戏神庙的涌现,表明艺人之间自由、频繁的流动一方面确保了礼一体的传统,另一方面使地方教坊及乡村演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