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乡土意识"
3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张炜长篇小说《古船》中“乡土意识”探究
收藏 引用
《文学艺术周刊》2024年 第8期 4-7页
作者:王圣楠韩国汉阳大学 
一、乡土文学发展脉络。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中最早提出了乡土文学,提出了“乡”和“他乡”的地域性空间和文学含义的关联性:“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是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乡土意识的艺术呈现——刘玉栋作品研究
收藏 引用
《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 第11期 53-57页
作者:韩德信 韩存远山东理工大学文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乡土意识是产生于农业文明、发酵于工业文明之下的一种文化形式和思维方式。它以感性形式出现,更多体现为人们的一种理性且恒定的认识起点与判断标准。乡土意识乡土文学的内在灵魂,乡土文学是乡土意识的艺术呈现。刘玉栋的乡土文学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原始情结与乡土意识:中国诗性怀旧电影中的家园想象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7年 第9期 189-194页
作者:孙萌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 
笔者在拙作《轮回的路径——从〈艺术家〉与〈钢的琴〉看诗性怀旧电影》中曾提出"诗性怀旧电影"这一概念,认为"诗性怀旧电影重在思考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对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它关注现在,更凝视未知的未来"。((1))诗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论近年乡村小说乡土意识的变化与矛盾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04年 第4期 15-18页
作者:黄海阔 
自鲁迅开创现代"乡土文学"以来,乡村小说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直举足轻重.上世纪80年代乡村小说继承了"五·四""精神启蒙"的传统.然而它的实用目的和政治意识曾被过分强调.其真正审美意义上的现代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典型人物与乡土意识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 第1期 93-94页
木弓在《“乡土意识”与小说创作》(《文论月刊》1990年10期)一文中指出: 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追求文学的“典型”,把“典型”当作小说的理想。这一追求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只是我们仔细研究一下现实主义理论,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人去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乡土意识与人生感怀:画家黄永玉散文创作的特质呈现
收藏 引用
《人文之友》2019年 第13期 29-30页
作者:贺金叶子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黄永玉的散文创作,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在风格上百样多变,但更有十分突出的个人特色,他习惯于以思乡的浪荡汉子身份,回顾个人的复杂经历,彰显诚恳的人生感怀,并且善于将他在绘画艺术中追求的拙稚之美运用到散文创作中,在绘画作品中往往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乡土观念与当代意识——青年摄影家王福春审美取向散论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1989年 第5期 95-96,94页
作者:李文方 
我于摄影审美取向,向来是一个多元论者。这并不意味着我没有个人的偏爱,但要做公正的判断、科学的研究,那种纯属个人偏爱的想法,是常常要有意加以迴避的。尽管每一个搞艺术评论或研究的人也许都不得不这样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鲁彦乡土意识对艺术形式的选择
收藏 引用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 第4期16卷 3-4页
作者:赵新顺安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安阳455000 
鲁彦为了最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乡土意识,采用对照手法,展开和加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运用多种心理 描写方法,刻划乡民的精神世界;采用“受难记”情节模式,加强了人物性格的展示和故事的震动力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乡土意识”及其本土价值
收藏 引用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5期33卷 651-656页
作者:李徽昭淮阴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处江苏淮安223001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乡土文学实质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介入和中华民族自身立足"本土"对乡土经验进行修理调整后的一种表述形式,其核心是乡土意识这样一种文化或心理结构,因此乡土意识乡土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本土价值,也应具有新内涵。"乡土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思想之慧与乡土意识——黄永玉散文的文化选择
收藏 引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5期 126-127页
作者:彭大庆吉首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 吉首大学文学院 
黄永玉的散文风格多样,个性突出,形式上不拘一格。他用一个艺术家敏锐的感觉和独特的观察目光,写自己的经历,从身边琐事中寻求与蕴藏在自己心底的纯情产生共鸣,从平常的事物上悟出深刻哲理,体现了作者贴近生命的思想之慧与乡土意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