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乡村价值"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全域文化旅游视角下县域乡村空间价值重塑与激活——以芜湖市繁昌区为例
收藏 引用
《大众标准化》2025年 第2期 105-107页
作者:李珊 袁鸿翔 张川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93 
全域文化旅游需要全域空间作为载体支撑,对应的空间承载了制度、文化、价值的内涵;县域乡村作为容纳多种资源要素且相对完整的空间单元,是发展全域文化旅游的最小实践样本。文章站在全域文化旅游视角,研究了县域乡村空间的各类要素,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新审视传统建筑和乡村价值
收藏 引用
《文物天地》2024年 第6期 12-14页
作者:渠岩广州美术学院城乡艺术建设研究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乡村文创与可持续发展教席专家委员会 
专题纪录片《在乡村》(第六集《从许村到青田》)在CCTV-9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后,引起广泛关注。十余年来,从山西的许村到广东的青田,中国艺术乡建的发起人与实践者渠岩及其团队致力于用行动改变乡村,修复老宅,举办艺术节庆,复兴乡村礼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地区乡村价值传承与精准扶贫创新路径分析
收藏 引用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3期19卷 277-283页
作者:鲁可荣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目前,关于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既有研究成果主要是运用相关反贫困理论及方法从宏观理论、体制与政策供给与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欠缺从贫困农民的主动参与以及贫困村的内源式发展等微观层面探索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对象瞄准、路径创新等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乡村养老价值再造――基于浙江省老龄化现状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2021年 第3期19卷 42-46页
作者:黄淑娜宁波财经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浙江宁波315175 
在城乡经济发展失衡、人口老龄化加剧背景下,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乡村能享受的养老社会服务普及性低。与此同时,因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乡村的闲适生活。研究从浙江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乡村振兴视域下“研学产业”活化乡村价值可行性研究——以四川省遂宁市凯歌公社为例
收藏 引用
《农村实用技术》2023年 第1期 53-55页
作者:张宽 孙香萱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110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1 
为研究“乡村研学”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的优势及可行性,以四川省遂宁市凯歌公社乡村振兴示范点总体规划为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世界乡村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关系的不平衡、城乡发展的不平均,中国的乡村衰落速度尤其严重,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景观驱动下的乡村价值传递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浙江省荻浦村、双庙村为例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23年 第9期 83-85页
作者:莫倩 黄焱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下,如何根据乡村的现实条件因村制宜地制定针对性发展策略是决定此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点与难点。文章以《欧洲风景公约》与景观都市主义所倡导的现代景观概念为理论框架,结合浙江省两处代表性景观驱动乡村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价值的回归——乡村营造的伦理思考
收藏 引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6期43卷 99-103,109页
作者:朱力 张嘉欣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受城市中心主义的影响,城乡从传统“我-你”(主主)关系转向“我-它”(主客)式的不平等关系,乡村价值被贬低。当代乡村营造中的困境以及诸多乡村社会问题,也是伴随着这一转变而产生。马丁·布伯的“我-你”关系强调一种互为主体、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元价值导向下湖南武陵山片区县域乡村地域功能识别与振兴路径研究
收藏 引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4期47卷 70-77页
作者:李振民 石磊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科学认知乡村价值是实现乡村地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以多元价值为导向构建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揭示2019年湖南武陵山片区乡村地域在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功能差异特征,并进行类型划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价值导向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及规划方法
收藏 引用
《中华建设》2019年 第19期 94-95页
作者:魏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这是对我国乡村建设和发展新方向的指向。然而,异质性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重要特征,地方层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乡村景观特色的延续与再生
收藏 引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3期42卷 94-98页
作者:吴义曲武汉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在乡村整合与重构的关键时期,乡村景观特色延续与再生的任务十分紧迫。乡村景观特色的延续重在引导,引导方式包括统筹先导、过程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