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书会"
6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河南书会起源及民俗文化审美探析
收藏 引用
《作家》2013年 第8X期 239-240页
作者:郑志华许昌学院 
河南的马街和杜寨书会源自中原传统农耕社会,其民俗文化形态多样,书会起源的传说、亮书、写书、民间民俗活动等鲜活地展示了河南民俗文化的原生形态,成为河南乃至国内民俗文化的活标本,其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民俗记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文化之界首苗湖书会 农民的艺术沙龙
收藏 引用
《绿色视野》2014年 第11期 65-67页
作者:胡迟 王筱烟 
一直很喜欢影帝尊龙拍的那部农民题材的电影《自娱自乐》,不单纯因为尊龙炉火纯青的演技,也不是那些让人喷饭的情节,而是觉得这部电影不同于中国以往的喜剧,它从骨子里体现了完全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幽默感,这种幽默提炼出来,就是电影的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胶州秧歌、胡集书会现状及发展的若干思考
收藏 引用
《戏剧丛刊》2014年 第2期20卷 71-74页
作者:龙玉霞山东省艺术研究院 
一、胶州秧歌、胡集书会现状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及海阳秧歌并称山东三大秧歌,以其"三弯九动十八态"、细腻精巧、矫健柔媚的艺术风格,成为齐鲁大地上影响广泛深远的民间表演艺术之一。每年元宵节在胶州秧歌城举行的秧歌节更是闻名遐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马街书会的社会功能与价值意义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0年 第S1期 32-33页
作者:黄纬华 
今年农历正月十一至十四,笔者深入到宝丰县马街村的田间地头,对十三马街书会进行了为期数日的调查研究。面对这近千名曲艺艺人演出和成千上万名百姓赶会所形成的浓郁的民俗民风画卷,我既为之震撼,又不禁深深思考,这样一个中国民间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首届“泉城书会”暨“明湖论坛”和“全国优秀曲艺传人学术交流展演”成功举办
收藏 引用
《人文天下》2015年 第22期 9-10页
作者:王燕 
2015年11月27至30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和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济南市文广新局、济南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首届"泉城书会"暨"明湖论坛"和"全国优秀曲艺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马街书会的社会功能与价值意义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2年 第A12期 58-60页
作者:黄纬华 
今年的农历正月十一至十四,笔者深入到宝丰县马街村的田间地头,对十三马街书会进行了为期数日的调查研究,深深地为马街书会的壮观场面所震撼。由成百上千名曲艺艺人的同时演出和成千上万名老百姓赶会所形成的中国农村的浓郁的民俗民风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胡集书会:最接地气的艺术舞台
收藏 引用
《走向世界》2016年 第41期 80-83页
作者:王遗风 
胡集书会是兴起并扎根于山东省惠民县胡集镇的一种曲艺集市盛会。胡集,是山东省惠民县(古为武定府)东南最大的一个集镇,农历二、七逢集,每年夏历正月十二是春节后的头一个大集,这天必开始举行灯节书会。胡集书会从元朝兴起,至清初极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民俗、节庆、礼仪活动保护中的问题研究——以端午节、马街书会等为例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3年 第S2期 90-92页
作者:黄纬华 
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陆续命名29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研究等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国务院先后批准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千项,全国各省区也都建立并公布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十三马街书会
收藏 引用
《三月风》2008年 第12期 54-57页
作者:陈继业 路斐斐平顶山煤业集团 
54马街书会观众动辄十万人以上,影响辐射周边数百公里,为民间曲艺艺人们提供了一个历史悠久的相互交流,切磋技艺的场所,同时也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民间曲艺文化供需交易平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元代书会意义和关汉卿戏剧观的演进
收藏 引用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 第3期34卷 115-120页
作者:张丽运城学院中文系 
元代书会书会文人,是元代极具文化意义的社会现象,推动了元杂剧的发展和繁盛。关汉卿是元杂剧奠基者和元代书会的领袖人物,考察以关汉卿为代表的书会文人的戏剧观有助于了解元代特殊环境中知识分子的分化生存、文学意识形态变迁及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