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书同文"
2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书法:“书同文”的社会机制——制度功能和谱系的猜想与审视
收藏 引用
《开放时代》2023年 第5期 97-108,M0005,M0006页
作者: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 
除了显性的文字交流功能外,在历史中国,书法最重要的隐性功能是制度的:建构文字书写的社会共同体,支持并制约个体在文字书写过程中难免或必要的简化、潦草甚至任性,保证与时俱进的“书同文”;进而,借助公文,在这个农耕大国构建起一个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秦楚文字的对比研究反观“书同文”政策之实施
收藏 引用
《求索》2010年 第12期 248-250页
作者:张传旭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秦统一中国前,列国文字很不统一,每一个汉字几乎都存在多种写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方便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规定实行统一的文字,这就是历史上的"书同文"政策。"书同文"作为思想文化统一的一项基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秦“书同文”和唐“正字学”看繁体字回潮
收藏 引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1期26卷 30-33页
作者:林允富西北学文学艺术传播学院 
近年来,繁体字回潮给社会用字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严重影响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本文列举了繁体字在各个方面的主要表现,指出这是一种严重的文化倒退现象,并从汉字发展史上秦、唐两个重要朝代的历史经验中,观照并探讨了这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秦“书同文”之新见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14年 第2期 164-165页
作者:王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书法研究所(成都) 
秦"书同文"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政权稳定在文化方面实施的重要政策。关于秦"书同文",由于以往研究微观史料的缺失,人们的认识仅限于对小篆书体的"书同文",这难免存在其认识上的片面性。中学历史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书同文”到“书法设计展”——写在第四届草书展展览之际
收藏 引用
《书法》2017年 第5期 36-37页
作者:杨吉平 
本来不想说,但越想越想说,这正中了古人那句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说什么?说草书。为什么?因为第四届草书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书同文”的再认识
收藏 引用
《书画世界》2004年 第10期 12-14页
作者:张传旭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通过秦汉文字与楚文字的比较,可以看出,『书同文』政策实施后,在正体小篆中,楚文字完全被秦文字『同一』;而对俗体隶书的『统一』,则有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其中秦文字在统一的过程中还曾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包括楚文字在内的六国文字的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书同文”到“语同音”
收藏 引用
《群言》1995年 第12期 31-32页
作者:任继愈 
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不可胜数,秦汉以后的"书同文"就是一项不朽的伟业,怎么估价,都不会过高。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通过他个人的私心,统一了中国。可惜时间太短,没有完成,汉朝按照秦朝的设计,继续完成了统一文字的任务。秦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改革·规范·创新 简化汉字与汉字字体设计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22年 第3期43卷 231-235页
作者:李朝胜浙江工商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记录汉语的视觉符号,是人类交流与沟通的工具,其重要性与社会性决定要进行不断的统一和规范。东汉许慎认为汉字是“王政之始”,说明汉字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因此历代政府多数十分重视汉字形体的统一和规范工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实现“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的伟大愿景(代主持人语)
收藏 引用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2期53卷 28-28页
作者:周庆生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本期专题为“语言治理与国家治理”。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国家语言文字治理的核心内容。“书同文”就是书写使用同一种文字。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实现了“书同文”,书写使用全国统一的文字,但说话还缺少全国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秦“书同文”刍议
收藏 引用
《书画世界》2019年 第10期 90-90页
作者:李胜伟 张燕齐鲁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书同文”是秦代统一后加强集权十分重要的举措,在文字演变史上也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从秦代留下的诸多墨迹,也包括那些官方的度量器上的文字以及其他刻石外的书迹,我们也很难看到如秦刻石那样规范的字体。正是基于此种现象,笔者试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