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书法技法"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专访陈振濂:书坛钩深见真诠遇合有时当致远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8年 第12期 18-20页
作者:孟繁玮 缑梦媛《美术观察》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为文化艺术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中国书法也在这一潮流中得到长足发展。无论是书法技法的丰富、书法教育体系的完善、书法人才梯队的培养、书法史论研究的新成果,还是书法团体的成长,都显示了书法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前书法创作形式多样化郄视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6年 第1期 122-123页
作者:刘照剑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法创作形式多样化,是当前书法创作的典型特点,而形成当前创作形式多样化的局面,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改革开放以来,是当代中国文艺复兴期,书法在群众浪潮的推动下,伴随着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与其他艺术门类并存,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小学书法教材体系的构建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4年 第7X期 136-137页
作者:公春江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 
自2008年广东省教育厅率先在全国将书法课列为学校必修课,书法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6年。在此期间,在众多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下,书法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北京、上海、江苏等多个省市在校园里都配备书法师资,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法的四重品格与当代书法三十年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8年 第6期 144-145页
作者:朱天曙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 
《〈中国书法〉三十年文萃》收录了一九八二——二〇一二年在《中国书法》发表的批评与评论、座谈与对话内容的文章共九十二篇。这些代表性的文章,包括当代书法批评现状、创作审美取向、当代书法生态、全国展览评审感言、书法时代特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杨维桢"画法即书法所在"观点摭谈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9年 第19期 187-188页
作者:周广胜 吕金光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元末杨维桢在《图绘宝鉴序》中云"书与画一耳…画法即书法所在……",言即书就是画,画就是书,应把绘画理念运用到书法创作中。观杨维桢作品,其章法、墨法的表现,正是由于植入了绘画之法而迥异于前人。杨维桢"画法即书法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法理论研究述评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8年 第7X期 60-62页
作者:田熹晶 
书法理论研究指对书法及相关领域进行形而上的探讨,形成一套体系完整的理论架构,阐释书法的文化意义以及提高人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并对书法实践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书法理论研究无外乎以书法为媒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篆书临摹与创作浅谈
收藏 引用
《书画艺术》2021年 第5期 16-23,F0004页
作者:仇高驰南京财经大学中国书画艺术研究所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标准草书学社 南京印社 西泠印社 教育部学位中心 民革江苏省中山书画院 
临摹是学习书法艺术的必经阶段和入门途径,同时,更是书法家终生学习和掌握书法技法的唯一手段。同时,临摹也是书法创作的必由之路。因为临摹的过程是对经典法帖审美价值的积累和修正原有书写习惯并使之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我们的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砚池书香古人心——潘良桢的“与先贤对话”
收藏 引用
《书画艺术》2005年 第6期 20-23页
作者:李跃林 白谦慎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书法虽是“小道”.而前贤尚谓之“夫书者.玄妙之技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足见书法对艺术家技法修练、眼界气度和学养器识要求之苛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返回“书写”的原初之地——井上有一的“书法”艺术
收藏 引用
《雪莲》2016年 第9X期 51-58页
作者:阿甲 
1井上有一的“书法”作品,令人想到“元书法”这三个字,想到日本人对书法艺术的称谓——“书道”,想到在颜真卿、王羲之们之前书法应该是怎样的,甚至想到在汉字诞生之前可能的“书法”应该是怎样的,它们触及到“书写”的先在性,毫无疑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作感言
收藏 引用
《艺术沙龙》2010年 第3期 190-205页
作者:马国强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文联 河南省人大 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 
我时常在挥斥线条时,被毫颖与宣纸相互摩擦而发出的沙沙声所打动。"造型"与"用线"——是我在数十年中国小写意水墨人物画创作生涯中总结提炼并坚定践行的两个核心概念。造型准确严谨是实现"写实"的前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