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书法技法"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书法艺术的优秀承传创新者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1年 第3期 26-33页
作者:陈初生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 暨南大学 
书法家谷有荃谷有荃(1927-2010),字安徵,号虚斋,湖南耒阳市人。曾任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湖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东湖印社社长、湖北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北书画艺术专修学院副院长、湖北省书协顾问、《书法报》顾问。自幼酷爱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米芾“得笔”说推论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16年 第5期 122-131页
作者:刘镇暨南大学文学院 
一得笔:虽细亦圆从传统的书学观念来看,书法技法的核心是笔法,这是因为笔法的要求决定了点画形态以及作品的章法布局。所以,对历代书家笔法特征的深入了解与透彻分析,是学习书法艺术、深入研究书法史的关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章祖安先生及其书法
收藏 引用
《美术之友》2001年 第2期 38-39页
作者:况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修道之谓教”——论书法教育的终极关切
收藏 引用
书法教育》2018年 第1期 38-46页
作者:邓宝剑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任何一个门类的教育,总有某种途径和目标,亦即施教者总是试图将受教者引向某个方向,并希望他实现或逼近某个理想。我们不应将目光分散于那些经验中的目标,而是需要直视书法教育的终极关切。经验中的目标总是有望实现并转换为下一个目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教在书教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7年 第1期 4-7页
作者:朱以撒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高等院校中的书法教育,肯定不是为培养书法家设置的。就如同文学院不是培养作家的摇篮,作家未必要读文学院。书法学院、书法系、书法专业主要是培养通晓书法学理的人才,在书法艺术的范畴内,从书法技法书法史论、理论、美学若干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书法艺术审美思潮的确立
收藏 引用
《朔方》2014年 第S1期 92-95页
作者:祝军 
敦煌写经小楷、魏碑小楷单字放大的艺术效果是朴茂、雄浑、强烈的,比之经典名作的小楷更耐看,以敦煌写经、魏碑来修正经典小楷的纤弱,悟证经典与民间的审美差异是确立当代书法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问题。书法是可以表达情感的,这种情感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现代书法
收藏 引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 第1期 124-127,133页
作者:朱以撒 
近10年,是书法艺术由解冻进入高潮期的10年。书法艺术的普及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而这个趋势是以丰富的书法创作为标志的。这股书法热潮又可以分为三股支流,一是传统书法的学习继承依然受到重视,古代的名家作品、民间作品全面地为今人吸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乾嘉学派隶书创作风格及影响研究——以桂馥、翁方纲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23年 第21期36卷 100-102页
作者:谭延祯 韩璐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101 
目的:书法作为一门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形式,其发展与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密不可分。在乾嘉时期,隶书艺术经历了一次复兴,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对乾嘉时期书法的研究角度较多,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乾嘉时期被视为清代书法从崇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代行书技法(一)—笔简形具得自然
收藏 引用
《书画世界》2014年 第1期 77-79页
作者:于钟华浙江大学 
唐代行书的艺术价值历来被后世书家珍视,其承前启后的历史价值近年越来越被书法实践者和书法理论家研究学习,唐代书家对晋人书风正确继承,后又形成各自成熟的风格面貌,对后世直至当今的书法仍有深远影响。2014年《书画世界》杂志用6期&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海岳名言》看米芾的书学思想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2年 第3期 136-137页
作者:胡紫桂湖南美术出版社 
米芾的书法思想散见于散见于《书史》《宝章待放录》《评纸帖》、《砚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姜澄清先生曾说:"宋人论书,更多的是题跋笔札,风气所在,几乎到了无文人不言书的地步,简直成了时髦,即使只言片语,往往也足以道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