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书论"
47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诊释与重构:理学与北宋书论的内在关系研究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4年 第6期 125-128页
作者:车晴晴上海 
中国文化的形貌与内核是在唐代发展完成的,即后出现了一次重要的转型,是在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平民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他们所支撑起的“士”文化、“族”文化等,不仅让儒道思想获得了更广泛的基础,还在文化领域表现出了更多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如何看待西方艺术终结论和中国艺术的必然发展
收藏 引用
《人民周刊》2024年 第6期 88-90页
作者: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 
中国艺术讲究内在美有西方学者断定:西方的艺术要终结了。西方艺术力主形式美,形式是有限的,孙悟空七十二变,然后也就不能变了。所以强调要形式美,形式变完了,也就要终结了。中国艺术讲究内在美,内在是无限的、永久的。元代赵孟頫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变与启示:清人论书中的“二王观”举隅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24年 第7期 208-211页
作者:赵心琦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875 
文章通过对清人王澍、杨宾、刘熙载、康有为等人书论文献的爬梳,从中摘取诸家关于“二王书法”品评与讨论的部分章节,并加以例举解析,集中展示了他们基于各自的文化视角而呈现出的不尽相同的书法观念与主张;同时指出,有清之际的世风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颜真卿书名生前已著非因宋人推举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24年 第5期 26-28页
作者:刘小龙榆林学院艺术学院 
引言颜鲁公书名生前即已显赫。史有明载,无领赞言。但朱关田先生《颜真卿传》提出异议,认为顔书在当时不为史家、书论家所承认,书名在唐不显,“后来由于忠君的需要”,书名日盛,几乎取代王羲之。此说影响甚大,后之论颜者,如谢澄光《颜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顾可久书法笔墨形态与取法路径探赜 以其《自作诗卷》为例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24年 第3期 38-42页
作者:许刘涵福建教育学院 
古今论书,往往兼论人品,并有“书品即人品”一说。书法虽以汉字为书写对象,但笔墨之中却能观照出作书者的心绪、个性、德行、品藻。西汉扬雄《法言·问神卷第五》:“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又东汉赵壹《非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论
收藏 引用
《河北金融》2022年 第9期 69-72页
作者:付先军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河北石家庄050000 
书之难,难于上青天。习书之人多矣,而成之者无几也。其始于传承,爱之于中华文化之熏,痴狂于入门之喜。观其史,走偏者有之,自诩者有之,谦卑者有之。自诩者多自醉而囿于一隅,谦卑者常存志而不偷安旦夕。但绝大部习书者多小成也,终沉于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概》书论与文论的会通试析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23年 第4期 129-138页
作者:冯晓玲河北大学文学院 
清代刘熙载所著《艺概》中存在书论与文论会通的现象。首先,书论与文论在审美风格、艺术规律等方面存在会通;其次,书论与文论在批评术语方面存在会通;再次,书论与文论在思维方式、思维路径等方面存在会通。要之,《艺概》中存在书论与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心雕龙》与书论的会通——以“势”为中心
收藏 引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年 第31期6卷 10-13页
作者:张潇丹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太原412000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类之间的艺术文献已有呼应关系。《文心雕龙》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巨著,其作者刘勰在构建文学理论体系时,更是创造性地移植了中国书论所秉承的美学观念。因此,该文对《文心雕龙》与南朝书论中共同使用的“势”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魏晋南北朝文论书论的相通性
收藏 引用
《书法》2022年 第5期 144-147页
作者:邹广胜不详 
文学与书法关系是书法研究中极为重要的理论问题,对书法的创作也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文论与书论关系作为文学与书法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论家及书论家们就已对很多重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展开了论述,如文论与书论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宋代书论自然美学范畴管窥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年 第4期 103-108页
作者:刘禹鹏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宋代书法在艺术审美上追求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境界和品位。在书家的书论中鲜明地反映出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念,主要体现在苏轼的"随物赋形"、"书初无意于佳乃佳"、"书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黄庭坚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