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改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拉钩,减轻手术医生用力,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方法根据手术显露需求自行设计"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专用拉钩"。利用5把小S拉钩医用不锈钢材质重新塑型,制作成2把"3"字形拉钩,3把省力直角拉钩组。结果经"3"形字、省力直角拉钩,在胸大小肌、腋窝、锁骨下术野的使用,能轻松将手术野显露在手术者的直视下,平均切口缩短(5±3)cm,平均手术时间缩短(20±10)min,只需手术医生2人。结论经使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专用拉钩"证明,专用拉钩较传统拉钩能有效的减小切口长度,又能充分的显露术野,缩短手术时间和人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缺损的解决方法。方法总结17例乳腺癌术后乳房自体组织移植、保留乳头和不保留乳头的人工假体填充乳房即时再造的经验,介绍病例选择、皮瓣设计和手术方法。结果应用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rectusabdominismyocutaneous,TRAM)进行即时乳房再造4例,盐水-硅凝胶乳房假体进行即时乳房再造13例,其中4例为保留乳头的乳房再造,效果满意。结论Ⅰ、Ⅱ期乳腺癌在改良根治术的同时行乳房再造是安全可靠的,可减少皮下积液和上肢水肿的发生率。TRAM可同时进行腹部整形,假体的植入简便易行。
摘要:目的设计适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记录单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以自我效能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专家会议法设计出由健康问题描述、自我管理方式和效果评价3个项目组成的自我管理记录单,应用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江西省肿瘤医院的86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在常规术后护理方案的基础上,指导患者使用自我管理记录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后护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第4次化疗后、第8次化疗后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上肢日常生活功能、生命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上肢日常生活功能、生命质量状况在干预后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效果逐渐明显(P<0.05)。结论使用自我管理记录单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上肢功能水平,改善其生命质量状况。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13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探讨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 136例患者中出现术后并发症29例(21.3%),其中皮下积液18例(13.2%),皮瓣坏死4例(2.9%),上肢抬举受限2例(1.5%),淋巴水肿4例(2.9%),患侧胸壁疼痛1例(0.7%)。结论术前合理设计切口,术中规范操作,术后适时进行上肢功能锻炼等,可有效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皮下积液体、皮瓣坏死、上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结果9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皮下积液12例,占12.5%,皮瓣坏死3例,占3.12%,上肢淋巴水肿2例,占2.08%。结论术中创面的彻底止血,合理应用电刀游离皮瓣,适度均匀的加压包扎,切口设计合理,重视游离皮瓣厚度适中,保留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等可减少术后皮下积液体、皮瓣坏死、上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方法及剂量学分布特点。方法:随机选择1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行逆向调强及混合调强两种计划设计。在满足95%的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的前提下,比较分析逆向调强及混合调强这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的适形性和均匀性;同侧肺及心脏的V10、V20、V30、V40和Dmean,对侧肺和对侧乳腺的Dmean。结果:两种计划靶区平均剂量差异不大,但逆向调强有效地降低了靶区高剂量受照体积,具有较优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对危及器官来说,两种计划同侧肺及心脏的Dmean差异不大,但逆向调强能有效降低高剂量照射体积;其次,对侧肺的受量,两种计划没有显著差异;对侧乳腺的保护上,混合调强占优势。结论:调强技术可获得很好地靶区剂量分布及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对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逆向调强占优势;而体位重复不太好、摆位误差大的患者,混合调强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不同引流方法预防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通过随机信封设计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加压包扎单管负压引流法,实验组采用术后双管持续中心负压引流法。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指标、引流量、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置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段(24、48、72 h)引流量及总引流量、不同时间段(1、5 d)BP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实施术后双管持续中心负压引流方法能缩短各指标时间,减少各时间段引流量,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对2004年至2010年手术治疗的5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均成功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发生皮瓣坏死6例,发生率为12.0%。因皮下积液致皮瓣坏死5例,切口张力过大导致1例,经换药或植皮后痊愈。结论合理设计切口、保护皮瓣血运、减轻皮瓣张力、预防皮下积液等可有效预防术后皮瓣坏死。若出现皮瓣坏死,需及时换药多可愈合,对于面积超过5 cm2者应积极行植皮处理,以减少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12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并发症产生的原因,采取综合性预防诊治措施。结果 126例患者中有14例出现皮瓣坏死,发生率11.1%;19例出现皮下积液,发生率15.1%。结论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通过合理设计切口、正确使用电刀、妥善结扎管状组织、均匀加压包扎、保持引流通畅、术后及时对症处理,可明显降低其发生率。
摘要:研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行调强放疗与电子线放疗两种放疗计划的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3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对患者进行CT定位,使用Varian Eclipse计划系统,根据CT图像,为患者分别设计电子线放疗计划、调强放疗计划。对两种放疗计划的辐射剂量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靶区剂量学指标方面:调强放疗CI值高于电子线放疗CI值,调强放疗HI值低于电子线放疗HI值,调强放疗PTVDmean值高于电子线放疗PTVDmean值,调强放疗PTVDmax值低于电子线放疗PTVDmax值,调强放疗PTVD95值高于电子线放疗PTVD95值,各项差异显著(P<0.05)。在放疗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方面:心脏Dmean:调强放疗较高,电子线放疗较低;心脏V40:调强放疗较高,电子线放疗较低;心脏V30:调强放疗较高,电子线放疗较低;全肺Dmean:调强放疗较高,电子线放疗较低;全肺V30:调强放疗较低,电子线放疗较高;全肺V20:调强放疗较低,电子线放疗较高;全肺V10:调强放疗较高,电子线放疗较低;全肺V5:调强放疗较高,电子线放疗较低;患侧肺V30:调强放疗较低,电子线放疗较高;患侧肺V20:调强放疗较低,电子线放疗较高;患侧肺V5:调强放疗较高,电子线放疗较低;患侧肺V10:调强放疗较高,电子线放疗较低;健侧肺V5:调强放疗较高,电子线放疗较低;健侧肺V10:调强放疗较高,电子线放疗较低;各项差异显著(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体内的癌肿瘤仍有可能复发。因此,需要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行放疗。放疗会使患者体内的其它正常脏器受到辐射,并产生放射损伤。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行强调放疗,可精细分布放射剂量,减少放疗对正常脏器造成的放射损伤。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