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了解之同情"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陈寅恪与赫尔德——以了解之同情为中心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4期21卷 20-32页
作者:陈怀宇西来大学 
陈寅恪著作中使用的“了解之同情”一语的源流来自德国启蒙时代的重要思想家赫尔德,此语特指对古代历史、思想、艺术进行一种深入其境的理解和思考并寄予一种同情。陈寅恪使用此词来自其游学欧美的学术阅历,或是翻看西方哲学书籍、史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苦心孤诣 征实逆志——评邓国光著《韩愈文统探微》
收藏 引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 第4期27卷 124-125,127页
作者:李浩西北大学文学艺术传播学院 
苦心孤诣征实逆志——评邓国光著《韩愈文统探微》李浩(西北大学文学艺术传播学院副教授)邓国光博士克服种种困难,以笃实沉静的努力,向学术界奉献出《中国文化原点新探——以〈三礼〉的祝为中心的研究》、《离骚论稿》、《挚虞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原忠恕
收藏 引用
《文史哲》2021年 第1期 5-15,165页
作者:刘梦溪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央文史研究馆北京100124 
“忠恕”是贯穿孔子学说的一条思想主线。“忠”与“诚”可互训,忠者必诚,诚者必忠;“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自己不喜欢不希望的东西不要强加于人。“恕”和“忠”一样,都是“从心”,即发自于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陈寅恪的文艺美学思想
收藏 引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2期21卷 32-37页
作者:郭士礼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虽然陈寅恪本人无意建构其文艺美学观,但他长期研究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文学、历史、哲学等现代学科的混合形态,在其为数众多的学术研究成果中时有对中国文学与艺术的深刻领悟和独到见解。他的文艺美学思想在整体上有这几个主要方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界限”到“跨界”的艺术本体研究的新境界——评王廷信教授主编的《艺术导论》
收藏 引用
《艺术学界》2018年 第1期 299-305页
作者:李韬河南大学宋代艺术研究所 
王廷信教授主编的《艺术导论》(2017年10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是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和博士集体撰写的新形态教材。该著作开始从人与自然、艺术与非艺术、门类艺术间的'界限'谈起,到艺术的'跨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