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二元光学元件"
6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用改进的两步模拟退火法进行二元光学元件的设计
收藏 引用
《光子学报》2008年 第7期37卷 1416-1419页
作者:康果果 谢敬辉 莫晓丽 王旦福 张浩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光电工程系北京100081 
为了减少二元光学元件设计的计算量并提高设计精度,在对现有算法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二元光学元件设计的两步模拟退火法.该算法在整个退火过程中采用先量化后优化的策略,并将优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搜索并锁定最优解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元光学元件和新型超分辨光盘读写头的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光子学报》2001年 第3期30卷 321-324页
作者:林敏 黄建军 李景镇深圳大学光电子系深圳518060 
本文采用杨 -顾相位恢复算法数值模拟设计了一个用于光盘读写头的二元光学元件 ,并构思了一种新型超分辨光盘读写头 ,在现有光盘读写头的激光波长处和数值孔径基础上 ,利用该二元光学元件实现光学超分辨 ,从而提高光盘存储容量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二元光学元件的位相设计
收藏 引用
《光电工程》2006年 第9期33卷 42-47,105页
作者:方亮 叶玉堂 吴云峰 陆佳佳 杨先明 成志强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四川成都610054 
在激光诱导扩散中,需要利用二元光学元件对激光器输出的高斯光束进行整形,以实现曝光区的温度分布均匀化。为了得到二元光学元件的位相分布,采用免疫遗传对相位分布进行设计。免疫遗传算法中采取变频率的交叉操作、变异操作,克服了遗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采用二元光学元件的三维轮廓测量方法
收藏 引用
光学技术》2007年 第2期33卷 189-192,195页
作者:王敏怡 周小红 魏国军 陈林森苏州大学信息光学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06 
提出了采用二元光学元件(BOE)进行三维形貌测量的新方法。设计二元光学元件产生空间维点阵结构光,经物面调制后的点阵信息被相机一次获取,利用三角测量法得到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按该方法处理得到的结果与实际物体的形貌特征吻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元光学元件──微透镜
收藏 引用
《半导体技术》2001年 第11期26卷 74-76页
作者:孔令彬 易新建 陈四海中国地质大学机电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74 
介绍了二元光学的产生和发展,着重阐述了二元光学元件之一的微透镜的设计、制作和测试方法以及它们的主要应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整形二元光学元件衍射效率的研究
收藏 引用
《激光技术》2000年 第1期24卷 30-33页
作者:李琦 高惠德 董蕴华 申作春 王骐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哈尔滨150001 
设计了用于将HeNe激光基模光束整形为环形光强分布的光束二元光学元件;并进行了实验分析,在实验中,主要改变输出面距BOE的距离L,测得输出面的衍射效率,并与数值计算相比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元光学元件的薄膜沉积方法
收藏 引用
《光子学报》2000年 第Z1期29卷 313-316页
作者:黄伟 周崇喜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成都610064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四川双流610209 
本文介绍了二元光学元件的薄膜沉积方法的优点及制作过程,并用该方法制作了单数为20×20,透镜焦距为100mm,单尺寸为0.8mm,工作波长为0.6328μm的8台阶微透镜阵列,并对微透镜阵列的台阶高度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LED 光束整形的二元光学元件研究
收藏 引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 第10期31卷 61-65页
作者:唐晓东 郑小虎 刘欣 徐永晨 张兴岳 华铁钧同济大学物理系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采用二元光学方法,理论上可以对发光极管光束进行任意形状的修正.针对要求在频谱面上得到均匀、圆对称的光强分布,介绍了用作整形的二元光学元件(BOE)的设计、优化、制作过程,并用计算机完成了各种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矢量的扇形图示与二元光学元件衍射效应分析
收藏 引用
《激光杂志》2001年 第5期22卷 18-20页
作者:陈力敏 丁剑平 周进南京医科大学物理教研室南京210029 南京大学物理系南京210093 
本文运用矢量的扇形图示方法 ,分析了二元光学元件衍射图样的分布 ,并在该图示基础上推导了强度分布公式。该方法直观简便 ,表现了矢量图分析方法在解决衍射问题中的优点 ,对于设计和改善元件性能有一定实用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TEM_(00)模转换成TEM_(10)模的二元光学元件衍射效果一维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激光与红外》2001年 第6期31卷 345-347页
作者:李琦 王骐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在用二元光学原理将氦氖高斯基模光束转换成 TEM10 模的一维设计基础上 ,模拟计算了距离的变化对衍射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 :在距离偏离设计值± 1 .5 mm时 ,模拟光强值与预期光强值的相对平均误差小于 1 .8%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