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探讨静态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中射野等中心选择对二维电离室矩阵剂量验证通过率的影响。选10例患者资料,以相同目标约束条件分别设计以靶区中心(PO)、x/y方向各偏离靶中心8 cm(PX/PY)为射野等中心的3组计划,采用PTW729二维电离室矩阵行机架角归零式二维绝对剂量验证,以不同验证条件行计划整体和单野γ分析。发现PO通过率最高,整体高于单野,PY组随窄缝漏射量的增加而变差。表明射野等中心选择直接影响验证通过率,设计中应尽量靠近靶区中心。
摘要:目的:对逆向调强计划进行剂量学验证,保证IMRT计划临床实施的正确性。方法:利用ELEKTA precise直线加速器6MV X线,对pinnacle治疗计划系统设计的调强治疗计划。采用PTW公司的729二维电离室矩阵进行平面剂量的验证。结果:平面剂量验证采用Gamma分析(3%/3mm),结果是计划的测量点通过率均>95%。结论:实际测量的剂量分布与计划计算的剂量分布符合的相当理想,可用于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二维电离室矩阵与胶片在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剂量验证结果 ,研究使用二维电离室矩阵进行调强放疗验证的可行性。方法利用ELEKTA precise直线加速器6MV X线,对pinnacle治疗计划系统设计的调强治疗计划;采用胶片及PTW公司的729二维电离室矩阵进行平面剂量的验证及分析。结果通过比较胶片与二维电离室矩阵对射野剂量分布的验证结果,分析得知二维电离室矩阵应用于调强放疗计划进行验证确实可行。结论使用二维电离室矩阵进行调强放疗剂量验证,方法切实有效,简单可行。
摘要:目的:测量后装治疗机在执行治疗计划过程中放射源在各驻留点的实际驻留时间,并与计划的驻留时间比较;观察放射源到达驻留位置的重复性。方法:利用IBA MATRIXX测量科霖众制造的后装治疗机。把一个透明的食管后装适源器固定在MATRIXX表面,用后装计划系统设计一个后装计划,治疗长度为15 cm,驻留点间距为0.5 cm,共计31个驻留点,总治疗时间为105 s,各驻留点时间权重相等。执行该后装治疗计划10次,记录下MATRIXX的测量数据。在测量过程中,MATRIXX选择MOVIE模式,每次测量采样时间为0.1 s。结果:放射源在各驻留点的驻留时间均为3.4秒,总治疗时间为105.4 s,与计划时间相差0.4%;31个驻留点因放射源到位置偏差引起各相应的主测量电离室计数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结论:用二维矩阵电离室验证后装治疗过程中放射源的驻留时间和到达驻留位的重复性是可行的。选择较小的测量采样时间,可提高测量驻留时间的精度。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PTW Seven29TM二维电离室矩阵验证调强放疗计划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0例肿瘤患者(头颈部肿瘤15例,胸部肿瘤30例,腹部肿瘤25例)。在Pinnacle 9.8计划系统中设计相应的调强放疗计划,然后将调强放疗计划移植到验证模体上。在加速器上对放疗计划进行验证并利用PTW Seven29TM测量相应的剂量分布,采用Gamma分析法比较计划系统的理论输出数据和PTW Seven29TM实际测量数据的差异。结果头、胸、腹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计划的Gamma通过率(3 mm,3%)分别为:95.29%±2.46%,96.11%±2.66%和96.03%±1.98%,表明所有患者的调强放疗计划均能够满足临床需要。结论使用PTW Seven29TM二维电离室矩阵验证调强放疗计划简便、可行。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电离室矩阵在调强放疗(IMRT)计划剂量验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行IMRT的患者16例,先在治疗计划系统中进行计划设计,然后移植到固体水上,得到体模杂交计划;利用二维电离室矩阵对杂交计划的计算剂量进行验证;参照3%/3 mm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治疗野的绝对剂量验证结果通过率为86.4%-100%;相对剂量验证结果通过率为88.5%-100%。结论二维电离室矩阵是一种快速的剂量测量系统,在IMRT计划剂量验证中有重要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验证方法。方法利用VarianClinacIX直线加速器6MVX线,对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设计的调强治疗计划;采用PTW公司的30013型0.6cc电离室配合UNIDOSE型剂量仪及验证模体进行绝对点剂量的验证,采用PTW二维电离室矩阵进行平面剂量的验证。结果绝对点剂量验证结果显示,测量点的测量值与计划值偏差均90%。结论实践证明该剂量学验证方法切实有效,简单可行。
摘要:目的 建立多叶准直器运动状态下叶片到位精度的检测方法.方法 设计多叶准直器测量序列,被测叶片每扫过1 cm的距离设置0.1 ~1 mm之间的叶片位置误差,利用二维电离室矩阵测量其运动轨迹上的吸收剂量,得出不同剂量率(100、300和600 MU/min)时,设置的位置误差与吸收剂量直线斜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曲线,以此作为叶片位置校准曲线.进行日常检测时,通过多叶准直器叶片运动形成射野y方向的剂量曲线图得到有误差的叶片,依据射野x方向吸收剂量直线的斜率,与叶片位置校准曲线进行比较,得到检测叶片的实际位置误差.结果 通过y方向的剂量曲线图,可找出位置误差≥0.2 mm/cm的叶片.在一定的剂量率下,叶片位置校准曲线呈线性变化趋势.输出剂量率为600 MU/min时,叶片的位置误差分布直观清晰,可快速对叶片到位精度情况做定性分析.位置误差为0.1 mm/cm的叶片,吸收剂量直线斜率变化为0.74%,检测误差与引入误差的差别≤0.1 mm.结论 使用二维电离室矩阵检测多叶准直器运动状态下叶片到位精度的方法简便可靠,能满足常规检测的需要,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
摘要:目的:应用二维电离室矩阵(MatriXX)测量近距离放疗后装机中192Ir在不同间距驻留点的驻留时间,并与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的驻留时间作比较,验证放射源驻留时间的精准度。方法:采用不同角度的宫腔管(15°、30°、45°)分别粘贴在MatriXX表面,通过后装治疗计划系统设计不同计划,计划的治疗长度设为10 cm,各个驻留点权重和时间相等,重复执行5次计划,通过MatriXX记录数据。根据临床后装治疗的要求,用MatriXX测量不同驻留点间距(2.5、5.0、10.0 mm)的时间,开展后装源驻留时间重复性和准确性实验。结果:用MatriXX测量近距离后装源不同驻留间距对应的驻留时间相对于TPS计划系统计算时间的偏差均小于±1%。另外,当驻留点间距为2.5 mm时,其驻留时间偏差最大,为0.9%;驻留点间距为10 mm时,其时间偏差最小为0.3%。结论:在合适的驻留间距范围内用MatriXX验证近距离放疗放射源驻留时间和重复性方法准确可靠,经济适用,同时选择较大的驻留间距可提高测量驻留时间的精度。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