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五四新文学运动"
2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认同与自觉:二十年代的中国现代叙事诗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1993年 第5期 109-119,143页
作者:王荣 
五四前后中国文学的文体变革运动,尤其是新文学作家们对域外文学的更多接受,直接刺激了他们对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形式进行变革的要求。被朱自清称为“新文学中第一首叙事诗”的《十五娘》以及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刘半农的《敲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扬弃·再造——福楼拜与中国现代文坛
收藏 引用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0年 第3期27卷 86-89,85页
作者:杨莉馨南京大学中文系 
本文试图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背景下,追踪福楼拜介入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步伐,从艺术追求和人生追求两个方面,分析他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响关系。以老舍、李劼人和丁玲为例,探讨中国作家对他的扬弃和再造,尤其从女性意识的角度,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必须批判地汲取外来文艺思潮——新时期湖南探索文学启示之一
收藏 引用
《创作与评论》1992年 第3期 64-66页
作者:文诤 
如何正确地汲取外来文艺思潮并不是一个新出现的理论课题,可以说“前人之述已备矣”。但是,我们在具体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往往没有把这个问题处理好。或妄自菲薄,或盲目迎合,严重地背离了本民族的生活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鲁迅与“五四”精神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09年 第3期 5-15页
作者:杨义 郝庆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 
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重要奠基人,鲁迅对于"五四失精神"而蜕化成另一种文化权力,感到诸多苦恼。他坚持五四启蒙精神是"扫荡废物,催发新生",在实践的层面上力主改造国民性,其出发点、精神实质和原创精神都非传教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贴近生活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1991年 第1期 38-40页
作者:田蕴荻 
近年来,在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界,对现实主义问题已经展开多次讨论。有的论者从把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精神的内涵出发,认为现实主义要发展就要表现人性、人道主义,要增加批判精神;有的论者从把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的内涵出发,认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国维研究的重大突破——评《王国维与文学
收藏 引用
《浙江学刊》1989年 第6期 55-57页
作者:马正平南充教育学院中文系 
在近年来出版的王国维研究论著中,我以为陈鸿祥先生的近著《王国维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版)是独具特色的。陈著的最大特色在于阐明了王国维的美学、文学思想既非一般的浅见妄说,也非照搬照抄叔本华、康德的思想,而是有自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图志[选载]
收藏 引用
新文学史料》1994年 第1期 141-152页
作者:杨义 
郭沫若的诗风与剧风 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流行着小诗,吟咏的意象多是小河、小草、小船以及鸽子、乌鸦、蝴蝶之类,率真清新,未能完全摆脱温柔敦厚的传统诗风。于是有大魄力的诗人异军突起,探究星空,拥抱地球,讴歌大海,赞美太阳,以狂放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充闾散文创作审美心理分析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 第6期 128-137页
作者:赵慧平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笔者一向认为,王充闾散文创作是当下现代汉语文学创作一个极值得研究的案例。这并不是因为王充闾散文获得了当代散文创作最高奖鲁迅文学奖,并且在散文界享有越来越高的声誉,而是在我看来,王充闾的散文创作集中地体现着自上个世纪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文学史》:文学史研究的新路标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5期38卷 76-77页
作者:魏崇新 
《中国文学史》:文学史研究的新路标魏崇新从个体创作过程看,文学是作家运用语言符号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外化为特定艺术形式的过程,文学作品是作家本质力量的物化形态。从人类作为类存的群体意识以及文学对人类生活的反映看,文学是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中华诗词的文学史地位问题——在全国第二十三届中华诗词研讨会上的发言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10年 第3期 61-65页
作者:寓真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尽管受到极端的文学革命思潮的挤压,中华诗词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中国传统诗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精华所在,它的底蕴深厚,即使极力推崇西方文学的新潮派诗人,也仍旧摆脱不了传统诗词的影响。且国人的大多数最早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