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亚里士多德"
72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
收藏 引用
《大众文艺》2025年 第2期 125-127页
作者:李昭苏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设计创新研究中心 
在自然观与社会观统一的视角下,亚里士多德完善了古希腊的美学观点。他肯定了艺术与现实世界的真实性;深化了柏拉图的艺术模仿现实的观点,提出模仿的创造性;对于艺术创作的三个方法,他更推崇艺术反映现实的规律的创作方法,甚至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本质论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 第2期 129-134页
作者:李明生复旦大学中文系 
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本质论李明生在西方艺术理论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较为全面地阐释艺术本质理论的人,这正如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从本体学说的高度详尽探究哲学问题一样。对于艺术本质,亚里士多德有着比较深刻的论述,这主要体现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亚里士多德形式美学臆说
收藏 引用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3年 第4期30卷 62-70页
作者:赵宪章 
本文一反传统美学史关于亚里士多德的普泛性研究,从现代美学所关注的热点——“形式”问题切入,对亚氏美学进行了全新的阐释。首先从“四因”说理论出发为其“形式”概念定位,然后界定了与“质料”相对而言的“形式”概念的理论依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亚里士多德的技艺概念:图景与问题
收藏 引用
《哲学动态》2006年 第1期 34-39页
作者:廖申白北京师范大学价值观与民族精神创新基地北京100875 
一技艺、技术、艺术与同时代的许多其他希腊哲学家一样,亚里士多德理解的同技术有关的概念是技艺(τεχvη),这个概念包含着技术与艺术,两者在其中未加分别.他的这种理解方式来自柏拉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亚里士多德文艺效果论述评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1992年 第2期 80-86页
作者:曹顺庆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中,我们几乎处处发现,亚氏时时在提醒人们:注意悲剧的效果——恐惧与怜悯。在悲剧的定义中,亚氏指出:悲剧应“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诗学》6章)在《诗学》各章之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亚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亚里士多德对创建西方艺术课程雏形的贡献
收藏 引用
《大家》2010年 第4期 10-11页
作者:陈玉茜广西艺术学院科研创作处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艺术课程雏形的先驱,其创建的艺术课程雏形主要体现如下:第一,具备艺术课程成立的基础:哲学性、系统性、社会性、历史性.第二,具备艺术课程实施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授课场所、课程目标、授课原则、实践活动.第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诗的真实性
收藏 引用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 第5期41卷 40-45页
作者:陈增福 伊慧明通化师范学院中文系吉林通化134000 通化农校吉林通化134000 
亚里士多德“摹仿”的真实涵义 ,应是艺术对大自然创造过程本身的摹仿。这实质上是艺术家以出自心灵的形式之于创造材料的实现过程。因此《诗学》中关于诗的真实问题根本上不是诗人对现实反映的正确与否 ,问题在于诗人将其形式之于材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亚里士多德《诗学》第一章译疑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1995年 第1期 91-99,108页
作者:陈中梅中国社会科学院 副研究员 
《诗学》比较全面和系统地阐述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观,指出了诗的作用,解析了它的各个组成部分。《诗学》第一章提出了艺术的核心是“摹仿”的观点,对摹仿的方式作出了具体的分析。鉴于已有的中译本中存在一些明显的失误,而已有的注释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及其当代意义
收藏 引用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4年 第9期 197-199页
作者:晏玉珍河南工业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亚里士多德对智慧进行三层分类之后,智慧便出现了理论、实践和技术三大分类。在传统哲学中,实践智慧处在中间地位,而在现代哲学中,它被降格到最低地位。对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进行重新审视,在当代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克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美学问题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6期55卷 87-93页
作者:毛宣国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是西方最早的系统阐释修辞原理的著作,同时也包含着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与观点。《修辞学》将"修辞"定义为"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肯定修辞术与论辩术(逻辑)一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