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交往行为理论"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民族声乐教育与民族艺术的“割裂性危机”——基于哈贝马斯理论的反思
收藏 引用
《绥化学院学报》2023年 第6期43卷 123-125页
作者:许艳玲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818 
民族声乐教育中教学与艺术文化相脱节的现象愈发普遍。民族艺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所根植的土壤,也是音乐教育者的根本使命所在,面对教育与艺术之间存在的“割裂性危机”,深入改革声乐教育势在必行。哈贝马斯理论呼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事诉讼促进当事人和解的制度设计
收藏 引用
理论与改革》2014年 第3期 168-171页
作者:孟亮 冀宗儒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北京100029 
随着多元化社会经济体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民间纠纷的数量必然会逐渐增多,这就需要相应的制度设计能够保障有效、迅速的解决纠纷,防止矛盾的激化。诉讼由于成本较大、程序拖延等自身特点的限制,并非是纠纷解决的最佳方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让你的心声叫醒我的耳朵——浅谈政治教学中“倾听”的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年 第10期 44-45页
作者:缪云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与主体的交往。课堂本身就是交往的过程,课内外,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其实就是师生、生生交往的过程。而主体间和谐的交往离不开倾听这一手段。倾听是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交往理性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2004年 第1期 57-62页
作者:章国锋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北京100732 
一句话概说交往理性(kommunikative Vernunft),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尤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提出的交往行为理论(Theorie des kommunikativen Handelns)的核心概念.这一理论,通过对生活世界和以语言为媒介的人际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科幻电影如何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以《阿凡达》和《降临》为例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8年 第12期 131-134页
作者:张兵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600000 
《阿凡达》为代表的科幻电影批判现代性危机的同时,始终跳不出主体性二元对立思维范式。以《降临》为代表,科幻电影只有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从工具理性、目的理性走向交往理性,才能为人类走向具有共识期待的非零和、共同和谐发展探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屠场》翻译中的主体间性研究
收藏 引用
《郭沫若学刊》2015年 第1期 38-42页
作者:张慧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根据普遍语用学原理,译者只有发挥创造精神,营造和谐的主体间性,才能在各种翻译策略中寻找出一个平衡度。本文从译者对作者的认知、译者对读者的理解以及译者与作品中主人公的对话这几个角度出发,考察交往行为理论翻译观在郭沫若翻译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公民新闻发展与公民理性培育
收藏 引用
《新闻传播》2013年 第10期 111-112页
作者:刘义昆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袖哈贝马斯于80年代初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旨在通过“交往理性的重建”和“话语伦理”规范的建立与贯彻消除当今世界存在的弊病,实现一种“无暴力和统治”的社会秩序。“交往行为理论”既揭示了西方世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图像交往还是图像异化?——图像交往论视野下对图像文化批评的梳理和回应
收藏 引用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年 第3期46卷 227-239页
作者:张一骢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 
当代生活世界之中,各式各样的图像越来越多地扮演起主体之间交互行动乃至于平等交往的媒介,图像充当主体间交往的解分化力量也成为一种言语行为交往之外的可能性。然而,基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学术视野则更加聚焦当代图像对社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